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长江日报:“未富先老”是个怎样的命题

2011年02月22日 17:48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特点是“未富先老”,这将成为“十二五”最重要的挑战。这是近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上,论坛成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演讲中提出的观点。

  “未富先老”在学术界以及媒体上被高频率使用,成为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说法。究其原因,是人们在意识到中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发现老龄化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巨大缺口。一个经常被拿出来的论据是,当今的发达国家成为老龄社会时,都是富裕的社会和成熟的福利国家,而中国却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较早阶段开始面临老龄化的挑战。

  因此,“未富先老”不仅成为中国老龄化的特征描述,也成为对中国老龄化持担忧态度的主要根源。演讲中,蔡昉对此的分析为:“先老意味着要素发生变化,劳动力贵了而资本相对便宜了,也意味着我们丧失原来劳动密集比较优势;而未富则是说,我们不会再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面临着尴尬境地,这时比较优势不显著,我们需要进行选择。”这是不能否认的客观现实,但纵观当下对“未富先老”的讨论,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

  应当避免将“未富先老”解读为一个“人口红利”问题。“人口红利”是讨论老龄化问题时常常要被提到的一个术语,它意味着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社会负担轻,劳动力价格便宜、储蓄率高的状态下的高增长。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意味着“人口红利”的结束,中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时代转变,这是很常见的观点。但如果我们对老龄化的紧张和担忧,仅仅变成了对“人口红利”乃至廉价劳动力的紧张和担忧,那就从根本上丧失了“人”的立场和出发点。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人绝不等于劳动力,从根本上讲,老龄化到没到来,都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问题,无论国家或者民众富不富裕,老龄化也绝不应当简单视为一个发展的优势或者劣势问题。

  同时,也应当避免将“未富先老”解读为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对于“未富先老”,最直观的分析是,既然老龄化是无法停下来或者退回去的,那么就必须尽快地富起来。从表面上看,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要等到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才来考虑应对老龄化问题,也不意味着经济增长是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唯一手段。与“未富先老”相对应的一个社会现实是,我们的社会政策远远落后于GDP增长,社会福利尚存诸多历史欠账。如果社会分配制度改革不能深入推进,一个更加充足的、完善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政策没有建立,不仅“未富先老”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恐怕我们也将不得不承认,它正是对历史性社会不公无声的报复。

  因此,当“未富先老”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无论社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都既不能把人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来使用,也不能只把人当作社会发展的负担来对待。(李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