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春三季连旱,齐鲁大地旱情似火,齐鲁儿女抗旱如歌。
连日来,记者行走在春寒料峭的山东旱区,深山处,田野上,沟渠旁,处处可见一个个找水源、打水井、挖沟渠、保灌溉的身影,时时感受着旱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奋起自救、以必胜的信念与旱魔进行艰苦抗争的精神……
旱情就是命令,旱区就是战场,从中央到各级,从抗旱部门到各条战线,各级领导干部在罕见的旱情面前率先行动起来
一株株枯萎的麦苗、一块块龟裂的农田、一座座干涸的水库……50年一遇、60年一遇,部分地区200年一遇……自去年入秋,山东省150多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全省平均降水不足15毫米,比常年偏少80%以上。
这是自1951年山东省有气象水文纪录以来无有效降水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的气象干旱,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同期之最。
旱情似火,旱魔肆虐。截至2月21日,山东省仍有68万余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3489万亩冬小麦受旱;全省近400座水库干涸,380多条河道断流,3.5万眼机电井出水量明显不足……
旱情牵动着中南海。2010年12月8日,中央向山东拨付2000万元特大抗旱补助;今年1月31日,中央再次紧急拨付山东省2.86亿元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资金和2.5亿元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经费。农历大年三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受灾严重的济宁市察看旱情,作出重要指示。2月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抗旱保生产的扶持政策。
山东省迅速行动起来。2月7日,大年初五,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抗旱动员会议”,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向全省发出抗旱动员令,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人力物力财力要优先用于抗旱。
“哪里旱情最重,我们就到哪里;哪里最需要,我们就到哪里。旱情一日不除,我们就一日不会停下来。”2月13日上午,正在田间指导农民科学浇水的山东省农业厅农技总站站长曲召令说:“从9日出发到现在,马不停蹄地走访旱区,目前行程已经超过了1500公里,一刻也不敢放松啊!”
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地根据抗旱实际,必须于3月15日前紧急购置到位一批抗旱物资。
省水利、财政等部门严令,必须提前2个月、于3月底前全面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等各类农田基本建设年度规划任务。
省国土部门要求,必须在3月底前新打机电井22800多眼、大口井2200多个,尽可能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省物价部门要求,抗旱期间省内所有收费公路对运送抗旱物资的车辆免收通行费;不得提高农业抗旱用水、用电价格。
……
省级、市级、县级,水利、农业、国土,全省上千个督导组、检查组、专家组,万名农技人员、万名抗旱服务队队员……纷纷奔赴重旱区,指导、帮助农民抗旱。
“哪个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人口增加了,怎么解决?哪个地方春灌水源不足,有什么解决办法?我们时刻在思考怎样解决这些难题。”重旱区菏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庆斌挥动着手臂说。从春节前到现在,王庆斌没有休息过一天,几乎每天都在加班中。
旱情当前,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同志要轻车简从,深入基层,包乡包村,到第一线直接指挥抗旱工作,坚决打赢抗旱保丰收这场硬仗。
一个个抗旱身影,一幅幅抗旱场景,犹如一幅齐鲁群英斗旱魔的雄伟画卷在山东大地展开
一套简易的打井设备、几捆玉米秸秆搭成的简易窝棚、一包冻成冰疙瘩的馒头以及大大小小散落在地上的锅碗瓢盆,这就是打井服务队队长郑茂杰在鄄城县饮马乡韩庄村打井时的全部“家当”。
从去年11月至今,他们已打了150眼机井,是当地打井队中打井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支。大年三十半天、大年初一一天,就是这支抗旱服务队自打井以来的所有假期。
“不能歇啊,一口井能浇80亩地呢。多打一口井,就多一分丰收的希望。”为了加快打井进度,郑茂杰和抗旱服务队的其他兄弟们,住在最低气温零下10摄氏度的打井现场,送走了冬天,迎来了春天。
农历正月十五,泗水县龙湾套水库的灌溉渠道东干渠。11.4公里的渠道上,1800多名劳动力正挥锹清淤,以便让沿线7个村庄的1万多亩农作物得到及时浇灌。
尽管时近中午,但没人停下来。“今天是元宵节,过节重要,抗旱更重要。要是搞不好抗旱,就是吃饺子也不香。”泗水县济河街道南彭村50岁的村民李延海告诉记者。
罕见旱灾考验着人们的智慧。日照市莒县安庄镇北柳村是一个外出打工人数较多的村,全村640人中约有300名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
“年纪大了,这么旱,麦子怎么办?”说到这里,65岁的村民张永成的眉头皱成一个疙瘩。他家3亩小麦严重受旱,3个孩子都在外打工,家里仅剩下老两口。
“外面打工的不能耽误挣钱,家里的麦子也不能丢下。”正当张永成发愁之际,安庄镇指导村里成立了由村干部、老党员、德高望重和责任心强的人组成灌溉供水协会,按照定面积、定水量、定时间的要求,对农田实行统一供水、统一灌溉、统一收费、统一管理。
北柳村灌溉供水协会会长张永旭说,就是用这种方法,北柳村年前就把所有的麦田都浇上了越冬水,灌溉成本每亩降低了20%。目前,他们正为浇返青水做准备。
“一、二、三,嗨!”在滕州市大坞镇峄庄中村,工人们喊着劳动号子,合力将刚刚焊接好的直径为10厘米的PE管抬起,小心翼翼地埋入刚挖好的沟渠中。到3月底之前,他们要铺设完2万亩农田的灌溉管道。这项工程的监理王兴伦介绍说:“项目完成后,将改变‘大水漫灌’的低效用水模式,使水资源利用率达到98%以上。”在凛冽的寒风中,工人们像坚强的麦苗一样,已经奋战了3个多月。拉过一名工人的双手,记者看到和干旱的土地一样干裂。
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2月21日,全省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7.26亿元、抗旱劳动力511万人次、抗旱设备101万台套、机电井39万眼、泵站5463处。
山泉枯竭了、水井干涸了,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井、引水……只为一个目标:不能让一个人没水喝
皓日当空,天边没有一丝云彩。
地处山区的泗水县泗张镇王家口村村民每天都期盼着能有个下雨天。如果哪天是阴天,全村人都抬头望天,寻找着可能带来降雨的那片乌云……5个月了,没有一场救命的降水。
山泉枯竭了,浅水井干涸了,全村350口人只能靠村里仅剩下的几口较深的压水井勉强维持。“如果还不下雨,这几口井也支持不了几天。”村支书邵泽坤说,老天是靠不住的!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全村人很快就将断水。
12日晚8时,在王家口村村南的打井现场,几名打井队员正披星戴月紧张施工。伴随着钻机的轰鸣声,打井队员们紧张有序地对接管道、搬运砂石。
打井异常困难,由于岩层坚硬,有时一天进度只有两三米。“再困难也要干”。邵泽坤说:“早一天打好,就早一天让老百姓放心。”
泗水县中册镇大张家村也是山区村,村北3公里外的明石东沟塘坝是全村1100多口人的唯一饮用水源。
持续干旱,让全村人面临断水危险。村支书张俊贤在上级支持下,自筹资金8万元,重新选址修建截蓄工程。挖山、炸石、修坝、铺设管道……在寒冬中,张俊贤带领村民经过近两个月的日夜奋战,重新为全村人通上了自来水。
2月18日,当政府的送水车一到,位于海拔400多米沂蒙山区一个山头上的平邑县铜石镇平顶山村立刻沸腾了。村民们提着大大小小的水桶,围拢在送水车周围轮流接水。
这个只有50来户人家的山村,家家户户靠水窖储存山泉水。长时间的干旱,让山泉水断了流,许多人家的水窖眼看着就见底了。
从春节前开始,平邑县就派出送水服务队上山,为村里送干净的饮用水。“那个村子的山路非常陡,很危险,第一次跑时前保险杠都撞了。不过,再困难我们也得送水。一定要让山里的人有水吃!”送水车司机坚定地告诉记者。平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伟说:“在这些极度缺水的山区,我们必须全力保证人和牲畜能喝上水。”
旱情仍在持续。据山东气象部门初步预测,今年1月至5月,山东省降水将偏少10%至20%。为应对有可能更加严峻的旱情,山东省计划2月底前新建水源845处,延伸470处远距离输水管网,并落实好充足的拉送水车辆。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说,抗旱保民生夺丰收是当前的第一位工作,全省上下正奋力拼搏,目标只有一个:不能让一个人没水喝!千方百计抗旱夺丰收!(记者 徐金鹏、陈国军、娄辰、潘林青)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