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晚,一则微博开始在网上广为流传。在汕头某医院工作的女博主抱怨深夜要起床收尸,盼望病人等其下班后再死,并称病人开始吐血不关自己的事。据该院医教科确认,女博主身份属实。(2月24日《山东商报》)
很多人谴责李某冷血并不奇怪,不过也不乏同情声音存在。同情者认为,在医院经常面对病人吐血甚至死亡的事,医护人员焉能对生命不产生麻木感?在我看来,相较于单纯地挥舞道德大棒,不妨“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想:假如自己是那位女护士,又会有什么表现呢?
问题恐怕并不在于这位女护士“良心泯灭”,而在于她的良知被她所处的特殊环境给框限住了。古语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个经常接触死亡的人,对死的概念以及对死亡的承受力,显然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在这种环境之下久而久之,人也就对死亡习以为常,对生命、对人性的感知和评判有着一种无意识的“自我限定”,并与公众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
在面对病人吐血的时刻,女护士“事不关己”的言行凸显出了人性中“幽暗”的一面。这种“幽暗”不等于恶,更不等于作恶,而是指人性表现不佳。而这种“人性不佳”又因在其所处环境的束缚下而表现得自然而然。如果说在私下里宣泄尚无大碍,错误地选择了微博这一具有“公”“私”双面性的传播工具,才导致了批评浪潮扑面而来。
当然,理解那位女护士的言行,并非等于给予肯定。虽然不必强求人人都是道德完人,但我们至少可以努力在内心中,为自身的判断与行为拓展出更多善良美好的空间。(苗蛮子)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