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江西新余公选乡镇党政副职 5名村支书变身公务员

2011年02月28日 09: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打破农民身份的“天花板”

  2010年8月,江西省新余市决定,面向全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双推双考”,公开选拔5名乡镇党政副职。

  过五关斩六将,2010年11月上旬,从500多名村支书中,5名优秀者脱颖而出,跳出“农门”,走进“官门”,转化身份成为公务员。

  5名优秀的村支书中,48岁的陈禾生是年龄最大的,他在分宜县凤阳乡大路边村当了12年的村支书,却在年近半百之时完成人生角色的重要转换,他说:“从没想到天上能掉下这么个机会。”

  2010年8月,陈禾生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公告,新余市委组织部要面向全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双推双考5名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副职。“干支部书记干得再好,也只是个普通农民,天天扛着锄头往田里走。没想到,现在有了新的奔头。”不少村支书看到公告后纷纷议论,甚至有人不敢相信所见所闻。

  “有上百名村支书来电咨询,电话差点被打爆。”负责选拔的新余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

  新余市有近500名村支部书记,获得过市级以上“优秀村支部书记”称号的也有20名左右。“村官再优秀,他们还是头顶一层‘天花板’,改变不了农民的身份。”新余市委组织部长陈德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新余市决定打破农民头顶的“天花板”。2010年8月25日,新余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2010年面向全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双推双考”乡镇党政副职的通知》,将在全市村官中公选5名乡镇党政副职。

  选拔优秀村支书担任乡镇党政副职,在全省属于探索和试点之举,新余市委组织部为此制定了较高的报考门槛。通知中要求符合以下条件者方可报考:曾经被评为全市“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获市级以上“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并且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年以上的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2007年以来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录的公务员;年龄一般为4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从全市近500名村支书中层层筛选,初步确定有29人符合条件。随后,又将年龄作为第二道关卡,最终确定17人入围。17名入围的村支书,从9月中旬开始走上了“双推双考”之路。

  即使落选感觉也挺好

  新余市“面向全市村(区)党组织书记双推双考乡镇副职”是第一次将招录公务员和公开选拔乡镇领导相结合,到底该如何公开选拔,每一条具体操作规程都需要斟酌和权衡。

  “农村基层干部最崇尚的是实干,如果简单地套用一般公选模式,恐怕会在理论考试和面试答辩环节刷掉一批善于实干、不善于考试的优秀人才。”新余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有些担忧,因为过去他们遇到过一种现象——“能干的”被“能考的”逆淘汰,而任职时间长的村支书年龄一般都很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如何权衡实际工作水平和理论水平,让真正能干事的人上去?新余市委组织部考虑良久,最后向省委组织部汇报磋商,决定来一次创新的公开选拔,不搞逐级“淘汰”,搞有新余特色的“双推双考”。

  所谓“双推双考”,即参加报考的人先要自我推荐,然后是组织推荐;推荐人选需要参加理论考试和面试,然后根据理论成绩和面试答辩成绩折算,得出考试总成绩。然后接受组织考察与评议,综合考察和评议成绩,最后根据总分排名确定拟任人选。

  17名入围的村支书,经过理论考试、面试答辩、体检、考察等各环节量化评分后,按总成绩确定拟任人选,再进入常委会差额票决决定。

  陈禾生是最终的胜利者之一。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泉塘村的党支部书记桂发根,却在这次考试中“败北”,可他坐在记者面前,显露的是兴奋和激动,他说:“我对这个‘双推双考’感觉非常好,泥腿子都可以直接转化身份了,给我们村支书带来了一个政治上的春天!”

  “尽管没有考上,但我觉得参与这个过程也是一种收获,通过这次考核,我感觉大家对我还是比较认可的。选拔过程规范、认真,公信度高。”桂发根表示,下次还要参加“双推双考”选拔,工作上会更加努力,要争先进、拿优秀,因为这些荣誉都会为选拔加分。

  年龄大的村支书也有机会

  54岁的彭理江,笑称自己是镇里“年龄最大、工龄最短”的干部。因为彭理江从一个“泥腿子”转换身份成为国家干部才5个月。去年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在村干部中公开选拔乡镇干部,作为芦溪镇东阳村党总支书记,彭理江被推荐报了名,然后参加了县里统一组织的笔试、面试,尽管成绩排名第三,但因为平时表现优秀获奖较多而得到加分,最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入围。

  2010年8月28日,全县被公选入围的15名优秀村干部(13名村支书、2名村主任)通过县委常委会决议,正式成为芦溪县下辖乡镇的国家干部。而彭理江也成为卢溪镇机关年龄最大的“新人”。

  还有比彭理江大10岁的村支书杨柏根,是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桐林村的党支部书记。对于自己能被列为公选考察对象,杨柏根直言“很意外”。

  1993年,杨柏根遇到过一次招聘干部机会。由于超过了45岁的年龄限制,他失去了机会,也失去了对招聘干部的信心。

  2009年12月下旬,武宁县决定在全县招聘5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为乡镇(含开发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村官”的人事制度改革在九江市正式“破冰”。

  “整个招聘工作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参与招聘全过程的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透露,招聘先由各乡镇党委参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考察评分细则》评出候选对象,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各村、站所主要负责人召开民主推荐会,进行无记名投票。根据得票情况,召开党委会集体研究,推荐1名人选。县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乡镇报上来的人选进行审定,然后再集中投票推荐,根据得票多少确定考察对象。

  经过两级公开推选,杨柏根与其他6名候选人一道被列为“双考”对象。杨柏根在投票的第二天上午接到通知,下午参加理论考试。

  经过考试、面试、公示,最终杨柏根与其他4名村干部成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他们的工资列入了县财政预算,并按现行人事政策实行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很公正,很公平”,说起这次选拔 ,当了37年村支书的杨柏根连连称赞。

  大学生村官“连升两级”

  2010年9月30日,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村官李琼被任命为“萍乡市新泉乡副科级组织员”,与她同时被公选为副科级领导干部的还有其他两名大学生村官,他们由此成为江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来,首批晋升“副科级”的优秀大学生村官。

  3名大学生村官,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才24岁。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村党组织“当家人”,再到乡镇副科领导干部,仅用了2年,打破了传统的干部职务晋升规律。

  2008年9月5日,李琼和全省其他700多名大学生一起,奔赴农村任职,成为“大学生村官”。2010年6月4日,就在她当村官两年任期即将结束之际,萍乡市面向全市公开选拔36名科级领导干部。这次公开选拔,向“2008年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敞开了大门。

  这个消息让李琼感到兴奋。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作为“非公务员”身份的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竞争进入干部序列,而且还能直升当上副科级领导干部,用当地干部的话说,就是“连升两级”。萍乡市第一批选拔的34名大学生村官全部踊跃报名。

  34名大学生村官走进考场,和全市近千名市直机关干部、县直机关干部、乡镇机关干部同台竞争。经过民主推荐、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党组研究和任前公示等程序,萍乡市3名大学生村官李琼、余亮、李炎明最终脱颖而出。

  李琼说,通过参与这次选拔,“切身感受到公选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公正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