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欧盟驻华大使:青年交流为中欧关系注入活力

2011年03月01日 09:25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月23日,由温家宝总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倡议举办的中欧青年交流年中方开幕式在北京举行。这是中欧建交30多年来举办的首个主题年,也是中国政府与欧盟首次合作开展的青年交流活动。开幕式当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现场,鼓励青年人为中欧增进了解与加深友谊多作贡献。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则通过视频连线向在场中欧青年代表表达了希望与祝愿。其间,首次以欧盟驻华大使身份出席活动的艾德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大使先生,众所周知,本次“中欧青年交流年”是中欧建交30多年来举办的首个主题年。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又有何期待?

  艾德和:此次“中欧青年交流年”开幕式的成功举办,再次表明了欧中双方领导人在增进人与人交流以加强欧中关系上的承诺。这个长达一年的项目将为欧中双方的青年人创造一个互动平台,以增强相互理解和友谊,并为欧中关系注入活力。

  记者:目前一个近100名青年组成的代表团正在访问中国,您能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他们吗?比如他们来自多少个国家?是如何被选出来的?在选拔时是否会考虑他们的职业和专业背景?他们当中有具有法律背景的吗?

  艾德和:这支包括100名团员的欧盟青年代表团来自于27个欧盟成员国。他们是通过欧盟青年论坛(the European Youth Forum)和欧盟成员国的青年组织选拔出来的,代表着欧盟在青年政策、志愿者、研究等领域的青年,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法律。

  记者:我记得在关于本次“中欧青年交流年”的新闻发布会上,您在评价该项目时曾经提到它有助于增强中欧青年共同的价值观。请您就此再深入的谈谈,尤其是在当今国际形势发生各种变化和变革的背景下。

  艾德和:在我与青年人的交谈中,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要想在未来建立起坚固而成功的友谊,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元素:创造力、才能和责任感。

  青年人将会把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创新的活力注入到我们的友谊中,从而让我们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的理想、愿望和价值观。他们都是明天的改革者和设计者。

  青年人是社会的发动机。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在各个领域积极运用他们的才能,在科学、艺术、体育到文化的广阔领域内驱动未来的发展。

  青年人需要思考他们对于未来的责任,解决这个世界今天所面临的各种重大挑战,比如气候变化、财富不均,并将这些挑战化作改进社会的机会。

  记者:据报道,在此次中欧青年代们对话与交流期间,双方都提到希望在青年间建立一种长期而持久的机制。您在此方面有何见解?

  艾德和:欧中青年交流年是双方缔缘的一种实践,但却不同以往。如果我们的年轻人能够找到一种方式结合彼此的思想、理想及梦想,打开彼此的心扉,分享彼此的见解,我相信未来将会看到更多的欧中合资企业,共同专利,由欧中科学家携手合作的创新,由欧中研究者们研发出来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革新,欧中人民携起手来确保世界范围内各个冲突地区的和平,甚至双方一道开发广阔的宇宙空间。在伟大的欧中人民的下一代的头脑中,将没有任何限制能阻碍他们并肩协作。

  记者:欧盟方面已经启动了一个欧盟青年行动项目,并为此拨出了每年约1.4亿欧元的预算。您能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吗?它是否与此次“中欧青年交流年”相关?

  艾德和:欧盟青年行动项目是一个年度预算约为1.4亿欧元的项目,它旨在为青年的非正式学习、国外志愿服务及欧盟以外青年领域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每年有14万多名青年受益于该项计划。2007年至今,已有约十多个有关欧盟和中国青年的项目获得该计划的支持。这些项目提倡对话、包容、跨文化意识和团结,旨在打破偏见和成见。一项预算为300万欧元的国际青年项目提案征集计划将于2011年2月公布,其中将把与中国相关的项目作为重点。

  对此感兴趣的青年组织可以到青年行动项目的网站上去了解更多详情,网址是:ec.europa.eu/youth/index_en.htm

  记者:显然,大学生将在中欧青年人的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知道,在今年初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项将输送10万大学生赴华留学的计划。请问在中欧青年交流中,是否也有类似计划?

  艾德和:在过去十年中,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学生交流已呈现出日益紧密的趋势。欧盟在高等教育合作、伊拉斯谟世界项目这些旗舰项目中,已经为许多与欧洲大学建立伙伴关系的合作院校提供了大量机会。自2004年以来,已有1800多名中国学生和学者通过伊拉斯谟奖学金前往欧洲国家深造。此外,中国的青年研究者们也参与到一些面向研究者的欧盟交流项目中,比如玛丽·居里项目和FP7项目。目前,共有超过21万名中国留学生在欧盟国家学习,有大约2.5万名欧洲学生在中国留学,希望这种良好的势头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记者:众所周知,目前中欧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上已取得一些成果,比如双方几年前共同创办了中欧法学院。您如何评价这些合作成果?双方对未来又有何计划?

  艾德和:中欧法学院作为双方的旗舰学校之一,为欧中青年人在一些有趣的课题上分享和交流观点提供了一个持久的合作平台。

  除了中欧法学院以外,在欧中双方共同倡议下,目前还有两个中欧旗舰学校被创立。一个是16年前在上海建立的中欧国际商学院,另一个是新近在武汉建成的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我们期待今年能正式启动这所学校。

  记者:最后,请总体上介绍一下此次中欧青年交流年期间的一些主要活动?借此机会,您想通过《法制日报》向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朋友们说些什么?

  艾德和:除了两个正式的官方启动仪式,即今年一月份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方启动仪式和这次在北京举办的中方启动仪式之外,还有5项旗舰活动贯穿于这一年,其中两项在布鲁塞尔,3项在中国。在五月份,一项名为“中欧青年文化周”的活动将在布鲁塞尔举行。九月份,还会举办一次中欧青年峰会。在中国,会在西安举办中欧青年文化周,在深圳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欧青年节。此次中欧青年交流年最后的闭幕式也将在中国举行。

  在这一年当中,也将有一些由欧盟和中国的青年组织发起的伙伴项目和由来自不同行业和地区的青年人参与的媒体项目。

  在此,我邀请中国的青年人在这项为期一年的项目中能够积极参与,广交朋友,共同应对今天的全球化挑战,成为负责任的世界公民。记者余瀛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