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我在利比亚的同胞尽快安全回国,中国外交官、中转地志愿者、护航官兵、包机司乘人员们争分夺秒、废寝忘食;虽然情况紧急,我在利比亚同胞相互照顾,服从安排,有序撤离。
2月28日,本报记者在马耳他、埃及、希腊等地,倾听亲历紧张撤离的人们讲述所见所闻,留下一份真实的记录。
“见到工作组人员,打心眼里感到亲切”
讲述人:万发志(江苏海博公司在利比亚设立的合资钢铁厂的中方经理),刚刚乘坐邮轮从利比亚撤离到马耳他
讲述地点:当地时间2月28日上午,马耳他瓦莱塔大港
当地时间28日凌晨,我乘坐“克诺索斯宫殿号”邮轮从利比亚撤到了马耳他瓦莱塔大港。
我2007年就到利比亚了。我所在的江苏海博是一家民营企业,在利比亚共有中方员工96人。这次,我们全部安全顺利地撤出来了。
我们是在2月17日夜里感觉到安全局势的严重性的。作为负责人,我在与工厂的其它领导商量后,决定加强厂区的安全防御,并且派出人员采购物资。当时我们所在的城市哈米亚的很多商店都已经关门了,但幸好我们得到了当地雇员和朋友的帮助,最后成功采购了包括蔬菜、水果、大米、面包在内的大量物资。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当地时间22日,我们从电视上看到新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全力保障我驻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还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大家都非常激动,一些工人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巴掌,欢呼起来。
26日上午,我们收到使馆的通知后开始组织撤离,从哈米亚到撤离的米苏拉塔港大约有五六公里路,公司全部员工在两小时内分四批全部坐车撤离。撤离过程中,普通员工先走,管理人员最后。
在经历了在利比亚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后,踏上祖国给我们派来的邮轮,见到工作组的人员,我打心眼里感到亲切。我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为祖国对我们的牵挂而感激。(记者 丁大伟整理)
“哪怕还有一个中国人入境,我们也将为他守候”
讲述人:陆竞春(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新闻处主任),曾在萨卢姆口岸接应从利比亚撤出的中国公民
讲述地点:2月28日,埃及开罗
从2月21日到27日,我一直在埃及与利比亚交界的萨卢姆口岸接应从利比亚撤出的中国公民。
萨卢姆是从利方陆路进入埃及境内的必经之地。小镇里最高的建筑不过三层,基础施舍很不完善,使馆人员住的小旅馆名叫“西拉特”,屋内不能洗热水澡,床铺上还会经常看到跳蚤和其他的小虫子。
21日,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先遣人员来到了这个边境小镇。当时,我们在关注到利比亚局势的变化后,就由使馆参赞焦志鑫带领一支先遣队抵达这里,调研从萨卢姆口岸接待及护送从利比亚过来的中国公民的可行性及相关事宜。
这些天下来,使馆的每个人看上去都瘦了一圈。我们前方人员一天能吃到一顿温乎的盒饭,就很满意了。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抽空吃口饼干、喝口凉水。
宋爱国大使负责统筹联系大巴、安排宾馆和飞机等各项事宜,夜里常常接到来自国内的电话,一天只能休息一两个小时。这样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给了我们更多工作的动力。
萨卢姆口岸在利比亚政局动荡之前,是一个很小的口岸,所以出入境机构十分简陋,能够办手续的电脑仅有3台。通过我们的努力交涉,埃及方面把其中的一台电脑腾出来,专门为中国人入境服务。
中国公民入境后,由守候在此的外交官直接带上等候在外的大巴车,车里每个人的座位上也都放好了水和食品,各种繁杂的入境手续一概由外交官们代为办理。我听到一些其他国家的撤出人员感慨,“只有中国政府才能为人民做得这么周到。”
目前,萨卢姆口岸依然还有中国外交官在驻守。“哪怕还有一个中国人入境,我们也都将在这里为他守候”。(记者 焦 翔 李 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