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外交官讲述驻利人员撤离:守候至最后一人(2)

2011年03月01日 10:1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看到中方人员面带微笑登上飞机,就不觉得累”

  讲述人:汪鹏(希腊华文报纸中希时报记者),担任中国驻希腊大使馆接护小组志愿者队伍总协调

  讲述地点:2月28日,希腊克里特岛

  今天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之前几天,我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工作,晚上和接护小组一道开会商量第二天工作。

  我们先期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帮助安排酒店。第一批志愿者只有12人,提前帮助使馆工作组在克里特岛上的11家酒店预订了6000多个床位。我们还要跟各个酒店协调,告诉酒店方面入住人数,按照中方工作组的通知,请求宾馆在膳食上更多地考虑中国人的口味。

  志愿者的优势就在于对当地情况熟悉,精通当地语言和文化。我们现在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将大批中方人员分期分批送往机场,工作量很大。比如,一个航班大概能容纳300人左右,一次要有6至7辆大巴士前往机场,每个车上都要配有一个志愿者。跑一趟机场大概需要10个多小时,有的人一天要跑两趟,连轴转工作已经成为常态。

  不过,当我看到中方人员面带微笑登上飞机时,就不觉得累。从当上志愿者,挂上工作人员牌子的第一天起,我就抱着一个念头:竭尽全力为中方撤出人员服务,把他们安顿好,让他们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记者 孙天仁整理)

  “祖国军舰护航,请同胞们放心”

  讲述人:姚子宝(“徐州”舰干部,中尉),正前往地中海为撤离我在利比亚人员船舶提供警戒护航

  讲述地点:2月28日,地中海中的“徐州”舰

  2月24日,我们“徐州”舰接到上级命令:前往地中海执行为撤离我在利比亚人员的船舶提供警戒护航任务。

  当地时间2月24日3时05分,我舰从曼德海峡南口起航,高速向红海开进。

  此时,我舰已经在亚丁湾执行了近4个月的连续护航任务,战友们开始进入疲劳期。但是,得知舰艇要前往地中海执行新任务后,官兵们个个士气高涨。

  舰艇航行途中,我们一边机动,一边熟悉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及利比亚附近各个港口有关航线资料和航法规定,还制定完善了航行计划、海图和港区资料、医疗卫勤方案,做好了伤员救治和应急后送的相关准备。

  在通过苏伊士运河前,护航任务即将展开之际,舰艇官兵身着全白军装、特战队员披挂战袍、飞行员全副武装集合在飞行甲板,在编队预备指挥所政委、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政治部主任韦建华的带领下,面向大海庄严宣誓:“保我国家利益、护我人民安全、展我军队形象,坚决完成任务!”

  现在(北京时间28日18时),我们已行驶至亚历山大港西北185海里的海区。预计北京时间3月1日中午可与正在撤离我在利人员的希腊船舶相遇,我舰将为其护航。

  此时此刻,我就想说:“同胞们,有祖国的军舰在身边护航,你们完全可以放心!” (李 唐 方 廷整理)

  “为同胞准备了苹果和桔子,寓意平安吉祥”

  讲述人:吴秀东(南方航空公司主任乘务长),南航首架赴突尼斯救援包机的乘务长。

  讲述地点:2月28日,广州

  25日晚9时多,我在家中接到了公司的值班电话。一看来电号码,我心里就想,也许有特殊任务来了。接到任务后,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保障好这一特殊的航班,怎么也睡不着。

  26日12时,我们赴突尼斯杰尔巴岛的包机从广州起飞。这趟历时12个多小时的航程,配备了3套飞行机组,但为了节省座椅,只有1套客舱机组。我和客舱机组的12个姑娘将要连续作战了。我们的空乘很年轻,最小的只有21岁,可她们都充满了热情,非常积极地投入到这次任务中来。

  北京时间27日凌晨1时,包机降落在突尼斯杰尔巴岛。大家心里想的都是争分夺秒让同胞们早点上飞机。我带领空乘人员迅速发放并核对登记卡,安全员则用专门携带过来的手持安检设备在登机口完成二次安检。

  350名滞留同胞,每一个都着急回家,但他们表现出极高的文明素养,没有拥挤,一个挨一个顺序落座。

  飞机很快起飞了,向着祖国的方向。我们给旅客准备了餐食、水果。水果选的是苹果和桔子,寓意平安吉祥。考虑到这一航程所配的食品难以长时间保鲜,飞机上储备了近千包泡面。整个航程,我们的空乘都在不断地烧水、冲面。我飞了26年,在航程中冲这么多泡面,还是头一回。

  北京时间27日8时许,飞机即将进入中国领空时,机上广播请大家一同倒数:5、4、3、2、1——机舱内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回家了!终于回家了!”所有人挥舞着国旗一起鼓掌庆祝。

  27日晚11时,连续工作40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南航广州总部。虽然空乘们个个双眼红肿、尽显疲态,但我们很开心。(记者 白天亮整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