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军在向井冈山进军途经江西萍乡芦溪县时遭到国民党军伏击,总指挥卢德铭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得知这一噩耗后,毛泽东痛心疾呼:“还我卢德铭!”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1905年生于四川宜宾双石乡狮子湾(今属自贡)。1921年考入成都公学。学习期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面对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中国,军阀连年混战,人民苦不堪言的现实,卢德铭决心学习军事,以武力打倒列强和军阀。1924年秋,卢德铭经孙中山推荐,被黄埔军校破格录取,进入第2期学习。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战役。他机智勇敢,多次化装潜入敌营侦察敌情,为夺取战役胜利作出了贡献。毕业后留校,在政治部组织科当科员。1925年11月调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任第4连连长。
1926年5月,独立团担任北伐军先锋,从肇庆出发,挺进湖南。6月初,卢德铭率部坚守安仁县城以北的渌田镇,不仅打垮了进攻之敌,还主动发起反击,全歼残敌,为主力部队夺取攸县创造了有利条件,受到叶挺的称赞。在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中,卢德铭指挥果断,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屡建战功,晋升为第1营营长。攻克武昌后,独立团改编为第73团,卢德铭任参谋长。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卢德铭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派担任团长。他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一切听从党的指挥。此时,“马日事变”后的湖南一片血雨腥风,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上级党组织把在湖南工作的一批领导骨干陆续转移到武汉。卢德铭利用职务之便,将宛希先、何挺颖、何长工等人安排在警卫团担任各级干部,既保存了革命力量,又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
8月2日,卢德铭率部开赴江西,未赶上南昌起义,遂转移到江西修水与平江、浏阳农军会合。9月,他率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总指挥、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委员。起义受挫后,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会议上,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认为再攻长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一意见,对于会议统一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部队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25日拂晓,起义军从芦溪出发南进。当行进到山口岩时,后卫第3团遭到敌军伏击。在这危急时刻,卢德铭挺身而出,率领一个连的兵力前往增援。他指挥部队抢占制高点,用猛烈的火力还击敌人,同时指挥被打散的第3团官兵迅速向前卫部队靠拢。就在这时,卢德铭胸部中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2岁。1982年,当地政府在他牺牲的地方修建了“卢德铭烈士革命陵园”。
卢德铭家书:字字情深彰显革命情怀
“如果瑞勤(注:未婚妻)真要等我,则我对她有几点要求:一要读书;二要革命;三不要缠脚。……”在江西芦溪县的卢德铭烈士陵园,仍然保存着关于他南征北战之余,写给家人信件中的一些片断,既彰显着这位革命者的执著信念,也闪现出一名在外游子对亲人、情人的真挚思念。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年少的卢德铭对革命始终怀着饱满的热忱。1925年2月参加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后,年仅20岁的他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了,我们组织了学生军去讨伐他……现在已把陈逆驱逐到东江去了……我们打败了敌人,我心里很高兴。”
革命的征程,让他经历战争的残酷。1926年汀泗桥战役后,卢德铭在家书中写道:“这场战役歼灭很多敌人,但是我们的伤亡也不少。我们的营长曹渊同志也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当他受了重伤时,我去扶着他,他向我说,德铭同志,我已无救了,请你不要管我。为了革命,你带着同志们冲啊!”
革命的征程,同样让他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1926年10月攻下武昌城后,卢德铭在家书中感慨地说:“我们这次北伐,有这样的顺利进军,全靠群众的支持。自广州出发以来,沿途都有老百姓给我们做向导,并主动给我们搬运子弹等辎重。”
然而,对家人的思念也时常“折磨”着这位英勇善战的铁血英雄。卢德铭在一封家书中直言:“我不是不怀念家庭,其实我也想念父母及兄嫂侄儿等……在梦中我曾发呓语,呼喊权一(卢德铭的大侄子)、少南(卢德铭的小侄子)。醒来时同志们笑我说,参谋长还在思乡呢!”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为了避免连累家人,卢德铭写了最后一封家书。信中写道:“现因时局转变,为了不连累家庭,今后我暂时不寄家书,你们也不要来信……我没有钱寄回来。家中如果没有钱用,可将杨家(土加扁)的十几石租卖了。”
卢德铭的家书,见证着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江西国民党军队的袭击。为了掩护部队撤退,卢德铭英勇牺牲,年仅22岁。
而卢德铭的革命事迹,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从小到大,每年清明到这里来祭扫,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磨灭的记忆。”20岁女孩刘艳在专程前来瞻仰卢德铭烈士陵园时说。
为纪念卢德铭的革命事迹,1983年芦溪县在烈士的牺牲地建立了烈士陵园。此后,各级政府又相继投入1800余万元进行改扩建。
芦溪县民政局副局长温伯吉告诉记者,1987年改建后,卢德铭烈士陵园平均每年接待的参观瞻仰者不少于4万人,成为当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胡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