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用“不寻常”三个字来形容2010年。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人民政协集思广益,发挥了不寻常的作用。一份份提案和调研报告,正推动着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也推动着以协商民主为特点的民主政治建设。
聚焦一件大事:“十二五”
“2010年工作的关键词是‘十二五’规划。”这是全国政协常委高体健的感受,也是22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的感受。
2010年初,全国政协召开主席会议。这次会议提出,要统筹各民主党派、各专门委员会以及地方政协的力量,采取专题调研、视察考察、委员提案等多种方式,为中央编制“十二五”规划出谋划策。
委员们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大量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5678件提案,聚焦在“十二五”上;16个重要专题调研视察活动,聚焦在“十二五”上;12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和金融沙龙,聚焦在“十二五”上;4期常委会专题学习讲座,也聚焦在“十二五”上。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这一年紧锣密鼓,在全国各地开展了7项专题调研,召开了16场专题座谈会,联合主办了6次论坛,向中央报送了12份调研报告和专题报告,以及23份政协信息,获得中央领导37次批示。
——《关于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是他们与联合调研的10省区政协农业委员会一起讨论交流调研成果后上报的。
——《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调研报告》,是他们上报的。
——《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的建议》和《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需重点把握几个问题的建议》这两份报告,也是他们上报的。
这些富有实用价值的调研成果,自然会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许多政策建议由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批转给了“十二五”规划起草组。许多建议已纳入“十二五”规划或部门、行业发展规划之中。
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国政协最终形成了《全国政协党组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若干建议》。这份沉甸甸的参政报告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紧扣一条主线: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政协委员为“十二五”建言献策的过程中,都自觉地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难题——
中国人口多,资源少,浪费大,怎么改变这种状况?
去年5月至6月,以副主任李元为组长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了《关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全面推进绿色矿业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将“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纳入“十二五”规划中推广实施,为此报送了调研报告《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若干建议》。这一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批转相关部门作政策制定的参考。
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怎么样解决?城乡如何统筹发展?
去年4月至7月间,全国政协组成两个调研组,就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问题,分赴河南、陕西等地实地调研。最终起草报送的《关于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提出现阶段要将县城和中心镇作为重点构筑新型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要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出发等若干重要建议。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这份报告的七点看法和建议,并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酌。
中国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如何布局?
去年4月至11月,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福建、重庆等省区市实地调研考察,形成了多份调研报告和政协信息。他们在《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调研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区域发展立法进程、加快与资源相关的税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一揽子建议。中央领导在报告上批示要求发改委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认真参考、研究。
这些报告和建议,可以说件件都关系国计民生,份份都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反映人民期盼:改善民生
人民期待的就是委员尽职责,有作为。政协委员进行的一次次高质量的调研,形成的一篇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的一份份高质量的提案,都把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责任。
贫困人群收入偏低的问题,一直是政协委员们最牵挂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说,扩大消费需求,通俗地讲,就是群众有钱可花。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有钱。
几亿农民的收入怎样才能增加呢?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巨禄委员说:“农民增收不能依靠补贴,只有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继而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真正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养老正在成为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2010年,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继续就养老服务模式及政策研究等进行系列调研。去年4月,以张维庆为组长的调研组,对“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模式及相关政策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加速建设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建议报告》。他们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很多建议都得到采纳。(记者 倪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