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雷锋战友李相高:50年过去了,雷锋精神我没有丢

2011年03月05日 12: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雷锋生前所在连的连长李相高。 初旭 摄
雷锋班合影资料。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泸州3月5日电(苏海鹏 初旭 )在“学雷锋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四川泸州古蔺县古蔺镇胜蔺街社区,找到曾担任过雷锋驾驶员考试的主考官李相高。雷锋牺牲后,李相高在雷锋所在连当了四年连长。他同雷锋朝夕相处了几百个日日夜夜,亲身感受到了雷锋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

  “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字‘向雷锋同志学习’,至今已48年了。40多年来,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虽然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我们不必再像雷锋同志那样生活艰苦,但是我们应该牢记雷锋,牢记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在李相高家的客厅里,仍悬挂着周恩来总理为雷锋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李相高说:“现在自己年纪大了,但丝毫没有忘记与雷锋工作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并且一有机会,就向人民宣传雷锋精神,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宣传到哪里。”

  1961年,李相高所在的团奉命开赴抚顺市的下石碑山,担任国防施工任务,李相高任团助理员,雷锋任该团四班班长。雷锋带领全班驻扎到工地,担任后勤运输任务。

  任助理员的李相高非常关心雷锋,因为他发现雷锋常常深夜了才返回营地。后来才知道,雷锋喜欢帮助别人。从抚顺到下石碑山的公路,不是主干道,来往车辆较少,而部队出差、探亲、采购等来往人员较多,雷锋总是与人方便,有求必应,经常顺便送送他人。因此,李相高常为雷锋担心,只要雷锋不回来,李相高就放心不下。无论多晚也要等雷锋回来才睡觉。有一次,夜已经很深了,还不见雷锋的身影,李相高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到半夜过去了雷锋才回来。李相高看到雷锋满身污痕,便问:“为什么回来得这么迟?”雷锋说:“在半路耽误了!”过了几天,一封来自抚顺市运输公司感谢“TK406”号车的感谢信寄到部队,李相高他们才知道雷锋返回时,遇上了从横道河开往抚顺的末班车,车胎爆了。天已经黑下来了,一车乘客焦急万分。雷锋知道后,主动将自己的备胎留给客车司机,并帮助司机卸下坏胎,装上好胎,等客车顺利开走后,他才驾车返回。

  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雷锋和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连队车场,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去洗车。当时,战士们在路边栽了一排约两米高的晒衣服的木杆,顶上用8号铁丝拉着。雷锋让乔安山开车,自己下车引导,指挥乔安山倒车转弯。汽车的前轮过去了,但后轮胎外侧将木杆从根部挤压断。受顶部铁丝的作用,木杆反弹过来,正好击中雷锋的右太阳穴,当场就打出血来,雷锋昏倒在地。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抚顺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抢救,副连长又开车飞速赶到沈阳202医院请来医疗专家。但由于颅骨损伤,脑颅出血,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不幸去世,年仅22岁。

  雷锋同志有许多名言,如“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又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再如“我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坚决听党和毛主席的话,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随时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作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等等。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永久纪念。

  雷锋牺牲后,李相高奉命任雷锋生前所在连的连长,带领全连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率先掀起“学雷锋、树新风”热潮。他带领雷锋生前所在的班苦练驾驶技术,培养思想红、技术精的尖子。在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中央军委首长的亲切接见,被国防部授予“雷锋班”称号,给李相高记二等功,给“雷锋班”记三等功。从那时起,雷锋精神就成了李相高的精神支柱。

  转业后,李相高自愿回到家乡古蔺,先后担任过大村区副区长、县交通局副局长等职。长期以来,李相高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传到哪里。就这样,几十年来,李相高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直到现在,已经是80岁高龄的李相高仍然担任古蔺镇胜蔺街社区四支部的党支部书记,为社区群众做事。他还经常受邀给学生讲述雷锋的故事,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学雷锋日前夕,李相高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说:我和雷锋相处的日子已经过去近五十年了,但雷锋一直活在我心中,雷锋精神也从来没有丢过。(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庄百万】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