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撤离在利同胞行动展示大国责任 获誉"最佳形象片"

2011年03月07日 10:0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3月5日圆满结束。

  过去12天,中国政府共调派了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军舰,租用了35架次外航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100余班次客车,共撤出35860人,已全部回国。

  本次行动被外媒赞誉为一次“鲜活的最佳国家形象宣传片”,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撤离行动创下“四个第一”

  第一次采用了海陆空联动的撤离方式

  第一次大规模动用民航飞机,租用外国邮轮和飞机

  第一次采用将人员摆渡至第三国再撤回国的方式

  第一次使用只有一张纸的中国公民应急旅行证件

  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领事保护中心主任郭少春在6日上午举行的中国赴利比亚工作组联合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此次撤离中国在利比亚公民行动实现了“四个第一”。

  郭少春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第一次采用了海陆空联动的撤离方式;第一次大规模动用民航飞机,租用外国邮轮和飞机;第一次采用将人员摆渡至第三国再撤回国的方式;第一次使用只有一张纸的中国公民应急旅行证件。

  他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驻外使领馆、地方省市及有关企业通力合作,连日奋战,最后一架满载安置在第三国的中国公民的包机已于5日晚安全抵达上海虹桥机场,标志撤离行动圆满结束。

  他说,过去12天,为将3万5千多在利中国公民安全、迅速撤出,中国政府共调派了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军舰、租用了35架次外航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100余班次客车。目前,所有被撤离人员都已安全回国。

  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站长满聚友在媒体会上表示,运载撤离人员的包机比较集中,入境人员持有效证件情况也较特殊,在确保有效管理的前提下,总站特事特办,为他们提供了顺畅、安全、高效、舒适的服务。

  他还说,由于接运撤离人员的军机在北京南苑机场降落,那里不具备为大批人员办理出入境手续的条件。边检总站迅速组织51人的特殊队伍,采用先进的无线验放系统和移动验放车,保证了回国人员顺利入境。

  北京时间3月5日23时15分,中国政府协调派出的上海航空公司包机FM608航班抵达上海虹桥机场,从马耳他接回最后一批中国从利比亚撤出人员149人。至此,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共撤出35860人,已全部回国。

  国际社会热评:撤离 “堪称完美”

  随着中国政府协调派出的包机5日晚抵达上海虹桥机场,从利比亚撤离中方人员的行动圆满结束。连日来,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这次“堪称完美”的大规模撤离行动,认为中国政府表现出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乔夫说,中国政府成功组织本国公民从利比亚大规模撤离,展示了应急机制的成熟和专业化,撤离行动“堪称完美”。

  彰显组织能力和执行效率

  中美洲议会副主席苏亚雷斯说,这次行动彰显了中国政府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人民互助奉献的精神。中国政府在解救国民于危难中显示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效率值得借鉴。

  尼加拉瓜社会学家西莱斯称赞这次行动是“近年来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涉及人员最多的海外撤离行动”。中国动用海陆空多种方式和资源护送公民回国,足以让人体会到其国民的重要性。

  为世界各国作出榜样

  德新社驻尼加拉瓜记者本图拉说,中国政府这次撤离行动为世界各国作出了榜样。高效、安全、有序、责任感、全力以赴等宝贵经验日后可以用在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难导致的人员撤离工作中。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评论说,中国政府投入人力、物力和在撤离行动中表现的高效率,给世人留下不惜代价保护本国公民的深刻印象。中国政府再度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应变能力和动员能力。

  展示了大国责任

  德国《欧洲新报》总编辑范轩说,这次行动向所有中国公民作出响亮承诺:祖国是最坚强的后盾!中国也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大国的责任和形象。

  澳大利亚侨领严泽华认为,中国政府不惜代价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彰显了其应对国际复杂局面和关注本国海外利益的水平。

  两个角度提升中国形象

  本次行动无形中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被赞誉为一次“鲜活的最佳国家形象宣传片”。对于中国这次大规模的撤离行动,外媒给予了高度评价,主题大多数聚焦在“利比亚危机折射中国新形象”。

  具体来说,中国的这次撤离行动从两个角度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首先,对外展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国风范。这次中国组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离行动,无论是从希腊克里特岛、马耳他租用豪华客轮,还是从埃及和突尼斯租用近百辆巴士,无论是调遣客机直飞的黎波里,还是派护卫舰火速奔赴目的地护航,都堪称大手笔。

  其次,对内彰显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形象。除了彰显综合国力外,美国《华尔街日报》还从“执政为民”的角度作了解读。该报指出,中国官方甚至高度重视在利比亚的民众通过网络向政府发出的求助消息,政府对此都及时作出了回应,充分体现了其“执政为民”理念。

  本报综合消息

  专家视点

  体现综合实力 关爱超越国界

  “这么快!这么好!这么有序!这么安全!这就是我们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谈起此次中方人员从利比亚“大撤离”时,连用了四个感叹句。

  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的吴思科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国家一心要把这件事做好,但同时,你要是没这个能力的话也不行。”“这是一个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他解释道,硬实力体现在撤离行动中,海陆空三路密切合作,国内各部门、有关国家和周边地区的各驻外使领馆不分昼夜,高效协作。“软实力是我们的国家形象”,危难时刻的守望相助,让这位长期在阿拉伯国家工作的中东问题专家颇有感触,“这恰恰体现出我国日常外交工作的良好基础,中国和当地国家建立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思科说,不干涉别国内政、相互尊重、互利共赢这种外交理念,使我们与不同类型的国家保持了良好关系,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危难时刻共渡难关。

  最让吴思科感动的是撤离行动中“超出国界的关爱”。在有关国家对中国倾力相助的同时,中国政府不仅撤出了自己的国民,也撤离了2000多名外国人,“我们有自己的同胞,同时我们也有超出国界的、对整个人类的关爱。”

  现场目击

  “回家的感觉太好了!”

  随着上航FM608航班于北京时间5日23时15分缓缓降落上海虹桥机场,此次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的行动圆满结束。

  从北京时间2月25日凌晨首架撤离中国在利人员包机返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至今,已有35860名中国公民回到祖国的怀抱。

  5日23时50分许,最后一批149名回国人员陆续走出机场,“她比我先走,却比我后回国。”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开了一家中餐厅和一家工厂的胡卫东和妻子仇建慧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胡卫东介绍,2月底利比亚局势紧张时,为了保障当地工人的安全撤离,他让妻子先撤到了马耳他,自己随后带着工人赶到利比亚的机场,乘当地末班飞机撤到了约旦,“我们在利比亚的机场38个小时几乎没水没食物,走后第二天,当地的机场就关闭了。”

  仇建慧到达马耳他后,就接到了大使馆的安排通知:大批的农民工通过水运到达了马耳他,而其中有些人还受了伤,很多人晕船,将先行送他们回国。其他人则在马耳他稍事等待。四五天后,仇建慧搭乘5日的最后这班飞机,终于回到了祖国,她对丈夫说:“今晚我们就一起回家。”

  “很难,但也一定要完成。接到任务我们就告诉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东航首架撤离包机航班领队机长万向东表示。从2月21日左右接到任务,机组只有短短的几天准备时间,没有直飞马耳他固定航线的东航,第一时间抽调了精兵强将,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圆满完成任务。

  参与撤离包机任务的乘务人员沈文君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马耳他上飞机时每个同胞都非常急切,几乎都是小跑着进入机舱;而到达的时候,每个人却都很从容淡定,缓缓地下飞机、拥抱乘务组、不停地说“谢谢”。“我想是因为回到祖国,他们的心安定了。”

  “回家的感觉太好了!”记者在机场出口大厅发现,几乎每一个回到祖国怀抱的中方在利人员,都在重复着这句话。虽然面临着“规模大、人数多、任务重、时间紧”的压力,虽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虽然有很多的第一次,但是经历了磨难和考验,他们都安全到家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