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代表委员:破除农民工“身份壁垒”不可一蹴而就

2011年03月09日 08:38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破除农民工身份壁垒不可能一蹴而就,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再难也要做!”一直力推户籍制度改革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马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看到本报昨日推出的《2.4亿人的“身份壁垒”该破除了》一文,长期关注并研究农民工问题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也表示,“‘十一五’期间农民工平等就业权有所上升,但农民工身份平等还没有完全实现。”

  户籍是横亘在农民工和他们身边的“城里人”之间的一道巨大屏障,“身份壁垒”给农民工们带来种种不公、不便和不踏实。“农民工在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融入城市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而且他们总处于流动状态,不能安居,既不算城市人,也不再是农村人,在哪里都没有归属感。” 郑功成说,不仅是一些地方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设置了壁垒,而且还存在不同群体间的心理壁垒。

  在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常德传看来,农民和工人原本是对职业的一种划分,但服务于计划经济的户籍管理制度将其转变成为对身份的一种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利益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口流动和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有所松动,但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分割体制,由于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进展十分缓慢。”常德传说。

  马力表示,“现在户籍改革难度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身后的福利体系。”她说,1978年联产承包,农民具有土地承包权,有了种植自由;乡镇企业的兴起,使得农民具有职业自由,可以务农,也可以务工;城镇化以后,农民就相当于有了居住自由,可以在农村也可以在城里居住。“但是只有实行真正的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其背后的福利差异,农民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他们身份选择的自由。”

  但代表委员普遍认为,破除壁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有的流动人口转为常住人口之后,要享受城市人口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服务、公共设施等方面。“一个农民工来到城市,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要的费用大致在3000元,而要跟城市人完全享受同等待遇需要投入30多万元。”马力说,所以户籍制度改革只可能是渐进的。

  “我国已经有13个省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内容是将农业与非农业人口取消,都冠之以居民。也就是说从管理上,他们一夜之间就成了居民,但是其背后的福利体系的实现需要很长时间,最关键的是财政投入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福利水平差距才有可能逐渐缩小,最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马力再次强调户籍制度改革的渐进性。”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建议,以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口,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保障农民工无论在什么地区就业,都能享受到与该地区户籍居民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常德传指出,从企业层面来讲,为农民工规划设计职业生涯通道,让其与城市工享有平等的晋升机会,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熨平“身份”不同带来的差异。(记者蒋菡 赵晓展 张伟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