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下午2点,是政协委员提案提交的截止时间。据大会提案组副组长刘晓冰介绍,政协委员们共提交了5762个提案,比去年增加了332个。
这些提案都是怎样产生的?委员们的提案要怎样才能立案?又怎样交付国家各部委办理?3月8日,记者跟随刘晓冰走进全国政协机关办公楼里的“大会提案组”一探究竟。
首次征集网民意见给委员
每年两会,是公众对政协委员提案关注度最高的时期。刘晓冰告诉记者,其实不仅委员们对提案的调研需要提前展开,大会提案工作也在两会开幕前就展开了。
“提案有征集、审查、办理几个环节。今年从征集工作中,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改进,就是吸纳了网民的意见,拓宽了委员吸收意见的渠道。”刘晓冰介绍,以往全国政协都是向国家有关部委征集提案的参考选题,两会之前印发给委员供参考。今年,则第一次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把网民针对一些他们关注的问题写的意见建议集中整理了30个提案,在今年1月份发送给了所有的委员。
“从目前收到的提案来看,委员关注的问题和网民关注的热点是一致的,网民反映的问题,在委员的提案当中都有反映。”征集结果让刘晓冰很惊喜,她说,这些“草根提案”涉及“三农”问题、住房问题、物价问题、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等,实际上都是和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很密切的问题。
一份提案过三关才可立案
8日下午2点是大会提案提交的截止时间。刘晓冰告诉记者,委员们共提交了5762件提案,而去年这一数字是5430件。“不仅数量比去年有所增长,质量也普遍提高。今年不立案的比例和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记者在大会提案组看到,一份提案被立案需要经过三关。提案组办公室是所有提案的入口和出口,所有提案先到达这里进行登记和初步分类,在分类中,有一部分明显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就单独撤出来。
通过初审的提案再分到三个业务组,业务一组是经济建设类,业务二组是教科文卫体类,业务三组是政法统战社会保障类。业务组根据提案内容研究确定承办单位、确定是否能立案,再进行比较仔细的审查。三个组审查之后,提案再回到提案组办公室复审一遍,审查过程才算结束。
全国政协委员刘翔在今年参会时表示自己不会递交提案。那么,对委员递交提案有无规定?
刘晓冰说,目前对委员没有硬性规定,提案是委员履行职责最熟悉、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递交提案是委员的民主权利,他可以通过提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参政议政,我们尊重委员自己的选择。”
今年提案首提“让人民感到幸福”
记者注意到,针对不同问题的提案被分门别类放在标有答复单位名称的牛皮纸袋里。
写有各部委名称的牛皮纸袋厚度不一,显示出委员们参政议政关注的领域区别,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的牛皮纸袋较厚,数量都超过了两个。刘晓冰据此
总结今年委员们提案聚焦领域和去年的不同,她提到了四个特点。
首先是关注“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这是国家今后5年发展的大事和战略性部署,这方面涉及宏观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建议的提案也比较多。”
第二是关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刘晓冰分析,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很多涉及了体制机制方面,因此提案涉及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变革的内容,比以前有所增加。
第三,让她感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众多提案中提到了“让人民感到幸福”———“幸福”成了今年委员提案的关键词之一,以前的提案中则没有这个提法。
“幸福不是一句空话,”刘晓冰说,委员们通过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住房的改善、交通拥堵的治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幸福能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成果,感受到幸福,对改革前途更加有信心。”
此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成,怎样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怎样执法必严,这方面的提案也有所增加。
督办重点提案力度加大
按照有关规定,大会提案原则上要在每年8月底前办复完毕,问题比较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而平时提交的提案3个月内需办复。
刘晓冰告诉记者,在今年两会之前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了新修订的《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不仅对提案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办理质量也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其中专门增加了“督办”一章,强调要更加重视党派、团体、界别、专委会提案以及重点提案。
刘晓冰认为,有些问题确实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解决的,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她同时也不否认,有的部委在提案答复中并非对每一件都百分之百认真,“这个还是需要努力加大对重点提案的督办力度,另外这次新修订的条例从重点提案的遴选、督办的程序和方法上,第一次有制度性的规定,这将促使部委更有紧迫感。”(特派记者 杨凡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