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作为海外侨胞列席会议的华人“神探”李昌钰听取大会发言。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南京市政协主席缪合林指出,当前,失业、劳资矛盾、房屋拆迁等问题,正考验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理念相对滞后、体制机制陈旧、社会参与不够”,不适应社会管理领域的新挑战。
9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缪合林在大会发言中指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存在如下三个“不适应”。
——“钱、管、糊”理念相对滞后。“钱”就是认为GDP上去了,花钱可以买平安。“管”就是认为只有强化管理,才能保证天下太平。“糊”就是认为不出事是本事,能摆平是水平,不按社会管理的规律办事。
——体制机制陈旧。多头管理与管理真空、手段单一与滥用权力、行政傲慢与行政无能并存,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往往办事无“腿”、说话无“嘴”、调控无“手”、执法无“权”,因而造成管理无效。
——社会参与不够。中国民间组织数量少、规模小,造成社会管理社会参与度不高。
缪合林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
一、强化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强化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吸引民间资本甚至国际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多头管理局面,建立综合协调机构。
二、推动社会管理模式扁平化。建立社会管理缓冲带,使群众不满情绪在缓冲区得到充分排解,避免造成群众与政府直接对立;稳步推进镇村体制向街道社区体制转变,逐步建立现代新型社区。
三、有序敞开“大门”,规范准入“门槛”,大力发展服务性和公益性社会组织。限制有可能造成不良政治影响的社会组织发展;通过政府“瘦身”放权,实现政府部门职能向社会组织的转移。
四、在各级地方政府设置舆情综合管理和协调机构,加强对舆情的收集分析,完善舆情收集手段与方式,根据舆情烈度分层级及时报送。
五、根据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及时调整政协界别设置,使各界群众都能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协委员的遴选制度和委员结构,使其具有更广泛群众基础,真正反映所在界别利益诉求;把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在社会管理中起到“预警器”和“安全阀”作用。(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