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题:人大代表献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最薄弱环节建设
记者 陈静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戌源在此间直言,航运服务体系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最大的薄弱环节。他希望创造与航运服务发展、与航运中心相匹配的综合环境,支撑航运业进一步发展。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陈戌源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他特别强调了洋山深水港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枢纽作用,并认为,国家应在政策层面上整体设计,把洋山保税港区看做“境内关外”的特殊港区,使其作为亚太地区核心港区的效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最终加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陈戌源表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国民经济瓶颈”问题已得解决。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同时,集装箱吞吐量去年首次登顶世界第一,上海港服务长三角地区以及整个长江流域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据介绍,去年整个长江流域经过上海港中转的集装箱数量已突破600万标准箱。
不过,陈戌源亦坦言,中国航运发展已从以量为主模式逐渐发展为以综合服务为主的模式,上海港正处在着这样的重大转变中,原来传统意义上简单的港口服务已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包括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在内的上海港综合航运服务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主要港口相比,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航运要素集聚不充分,航运服务手段不够多样,航运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整个航运业对港口发展的要求等。
陈戌源认为,虽然上海港已在上述方面进行努力,但仍不够。在上海集疏运体系的建设方面,他表示,更重要是使综合运输方式的整合为更加经济、科学和低碳,即,增加水水中转的比例,进一步推动航道船舶、信息链等建设,使航运体系得到更好衔接。
陈戌源坦陈,航运服务体系建设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最大的薄弱环节。包括港口能力、人才,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济等在内的能力建设都需得到极大加强;现有的相关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发育不够齐全的航运要素集聚也应得到加强。他指出,加强航运服务体系建设,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政策、税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创造与航运服务发展与航运中心相匹配的综合环境,来支撑航运业发展。
在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方面,陈戌源表示,为此,上海港应进一步提升“系统化、信息化、精益化”程度,提高港口效率和服务,并进一步优化口岸服务环境的建设。他透露,年底将投入运行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大厦将使口岸服务效率大大提高。
上海港进一步坚持“走出去”,也是陈戌源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他认为上海港应加大同世界港口的联系,通过资本、业务、管理的输出,使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他介绍,去年上海港在比利时建立了合作码头,“十二五”期间,至少将建成三到五个合作港口,目前一些项目已开始进行实质性商务谈判。(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