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把公车改革当福利分配 杜黎明委员就“公车改革”作大会发言
“公车改革势在必行!”昨日上午,政协召开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杜黎明就公车改革在人民大会堂作大会发言。杜黎明列出目前公务用车的五大弊端,并呼吁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公务用车改革目标、范围、举措等,切忌把公车改革当作一种福利分配。
公车改革事关社会公平正义
这是杜黎明继去年提出公务用车改革的提案后,第二次在全国政协会上大声疾呼。“公车问题和公款消费、公款旅游一样,社会各方非常关注。”杜黎明将此称为“三公”问题。
杜黎明去年提交的公车改革提案,受到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积极的回复。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公务车配备管理使用的办法。杜黎明称,文件中关于控制公车总量、降低配置标准的规定,正是他的提案中的建议事项。
“公务用车改革是取信于民,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降低行政成本的现实需要。”走下大会发言台,杜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私家车已十分普及了,但公务用车依然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等模式。促进节能减排、缓解交通堵塞、建设廉洁政府等目标,都表明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现行公务用车有五大弊端
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配车),每年消费支出已达到1500亿至2000亿元,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
杜黎明在发言中列举了公务用车的五大弊端。
首先,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较高。每辆公车每年费用平均为8万到10万元;社会轿车每万公里的运输成本为0.82万元,而机关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
其次,资源利用不充分。公车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6到5/1。相当部分领导专用车,除了接送领导上下班,参加必要的公务活动或者出差外,大部分时间闲置。与此同时,普通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用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是奢侈浪费较严重。”杜黎明说,部分地区和单位超编超标购买车辆。据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到50%以上。去年,某市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清理出超标车6300多辆。
还有公车私用比较突出。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1/3”: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使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
杜黎明说,在有些地方的公车改革中,把货币补助当作福利。不可否认,这几年各地的公车改革方案亮点纷呈,但总体上是公车使用货币化。目前公车改革补助标准不统一,造成同一级别在不同的地方差别很大,有的错把补助当福利,引发了新的不公平。
要给公车装GPS监控
这些弊端,怎么处理?杜黎明说,要加强对保留公车的监管。一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公务用车实行智能化监控。二是对公务车辆及其驾驶人员实行公司化管理。三是公示公车身份,在车身的醒目位置涂喷“公车”字样,或者在车牌后面加一个“公”字,方便社会监督。四是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予以全程监督。五是严肃查处超标超量配置专车、擅自配备专车、假公济私等违规行为。
除了技术性的措施,杜黎明说,还要建立刚性财政约束管理体系,把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制,严控公车购置数量、购置金额。当前尤其要坚持减少配置总量、降低配备标准。其次,深入开展公务用车情况专项清理,全面掌握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车辆结构、经费支出、公车使用和超编超标配车等情况。
从全国看,应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性文件,明确改革目标、范围、对象等,增强改革的操作性和规范性;明确各地区、各个级别的补贴档次,切忌把公车改革当做一种福利分配;明确原有公车处理方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明确公车改革后用车纪律,规范车改人员用车行为。
杜黎明说,公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一定要标本兼治。为此还要做好公务用车改革的综合配套推进工作。公车改革应与政府机构改革、监管制度完善、廉洁从政建设、财政体制改革和后期服务社会化等方面紧密结合,避免改革后公车数量再度膨胀、运行费用居高不下的现象发生。(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