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气象局长:中国五措施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2011年03月10日 15: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中国气象局长:中国五措施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中新社记者 肖欣 阮煜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将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复杂且艰难的全球课题解释为:“科学应对就是科学认识加科学监测”。

  “气候变化本来是个科学问题”,郑国光从二十多年前由中国气象局牵头进行的、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国际谈判讲起,谈到它后来影响到经济社会各方面,再谈到它成为一个全球政治议题。“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重要”,郑国光说。

  这次“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全面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郑国光将其归纳为:第一,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第二,关注交通建筑行业的节能问题,建立中国温室气体的监测体系;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加快研发低碳技术;第四,提出建立碳交易市场;第五,加强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气候变暖是一个事实”,郑国光说,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影响农业生产,其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防台防海潮提出新的要求,怎样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报告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原因。

  郑国光表示,加强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大气温室气体监测,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科学手段。

  “气象是最典型的科技事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郑国光说,为加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气象局于2009年组织编制了天气、气候、应用气象、综合气象观测等四项研究计划,集中全国各方面专家的智慧,提出了500个优先研发领域,“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有序落实四项研究计划,并推进青藏高原、南海季风、干旱气象等科学试验,进行重点攻关。

  “过去,气象局是做天气预报,而现在要做气象灾害预报,这是增减衣服和生命之忧的变化”。郑国光说,“防灾减灾主要是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向记者讲起在舟曲特大泥石流爆发时,四川汶川地区也遭遇暴雨,正是由于和气象局“对接”的气象责任人及时得到预警信息,紧急组织疏散,及时转移。通过监测、预测、防御,使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郑国光表示,通过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部门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可能出现的极端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就能提前制定相应预案,避免、减少极端气象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气象局正在将全国的气候预测分为8个区域、分类评估,将为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课题,中国科学家也正在参与编写《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并研发和改进气候系统模式,使评估报告更科学、更客观地反映气候变化的事实以及对中国和全球的影响。郑国光说,我们还在和航天部门合作,研发卫星观测系统,对全国和全球的温室气体分布状况拿出自己的数据,为国际气候谈判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另外,将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教育大众化、进校园、写进中小学课本,是郑国光念念不忘的另一件事,“老百姓要知道怎样获取和利用信息。”他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光靠政府推动,企业不参与、个人没意识也不行。要依靠法律、依靠科技,建立一个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