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民生"成两会"重大政治问题" 中国民生政治提速

2011年03月10日 17: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一身西服的温家宝在发言中再次强调中央政府的“民生理念”。

  这已是温家宝作为中国总理第八次将民生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中之中”,用他的话说,“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把稳物价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政协开幕大会上点出,“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从非典之后的民生反思到“民生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民生问题被一步步推上政治高度的背后,是执政党的政治自觉,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以及危机事件倒逼的三方“合力”。

  发于“危难”?

  2003年,一场突出其来的非典疫情,不仅考验了中国的社会管理能力,也暴露了中国民生领域里的年久积弊。

  “所谓‘民生财政’,可以说从2003年起日渐明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2003年非典疫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

  这一年,正是温家宝执政的中央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非典之后的反思,促使公共财政增加了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规模。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第一次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向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说,“非典疫情蔓延,集中暴露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财政投入将开始倾向于解决民生问题,倾向于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上来。”

  他在报告中说,中央财政2003年全年用于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事业的支出达到855亿,比上年增长12.4%。

  “增加的不仅仅有中央财政,还有各级政府对于民生问题的认识。”在刘尚希看来,正是非典之后,中央和各级政府都大幅增加民生投入,此后公共财政也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教育、科技、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

  据《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7590.3亿元,比2003年增加1006.2亿元(未扣除物价因素影响)。

  到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首次突破千亿元。2006年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不仅每年减轻农民负担约1250亿元,取而代之的是,每年对农业进行多种补贴。

  此后,民生问题一直占据了中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且在认识上不断得到强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