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铁遇到大树,当历史积淀与城市建设有所抵触,应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南京,也困扰着许多发展中的城市。
因应市民吁求,南京市已经通过优化建设方案,让不少大树免遭“背井离乡”之苦。只有创建平台,充分听取意见,市民、政府协力,才能找到既尊重城市文化,又顾及发展的两全之策。
一株株的行道树,正牵动着南京市民的心。
因为地铁三号线的建设,南京市要移植600多棵行道树,其中,太平南路南京图书馆段的行道树已被移走,明晃晃的大街让习惯了出门见绿的南京市民很不适应。为此,一些市民反对南京市政府因修建地铁而移掉行道树。
3月15日,南京市副市长陆冰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地铁浮桥、常府街等站点,进行实地调研。经过多套方案比对,地铁浮桥站方案终于确定,将可减少大树移植188棵。
建设地铁,主城区1100棵树要“搬家”
“一出门,看到路上一棵树都没有,心里挺难过的。”南京市民汪女士家住太平南路南京图书馆段附近,这位从外地嫁来的新南京人说,“第一次来南京,就被满街的梧桐树吸引。”
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说:“春天,梧桐树发芽了,嫩嫩绿绿的真好看,然后开始掉毛毛了迷眼睛了;夏天,夜晚人们在树下乘凉,摇扇子、侃大山、喝啤酒、吃烧烤;秋天,梧桐树红红黄黄绿绿多么有层次,背个画板去写生;冬天,叶子掉光了也别有韵味,配上古城墙,让人感觉南京是多么有底蕴的城市啊!”
一位网名“小胖猫关耳”的市民说,梧桐树是南京的风景,南京人的记忆。
如今,在太平南路南京图书馆段,这样的风景不复存在。南京市地铁三号线即将开工建设,主城区内超过600棵树要被迁移出主城,加上地铁十号线的建设在内,主城区一共要迁移1100棵树。
据政府部门统计,建设地铁三号线将迁走的600棵树中,约有200棵为法国梧桐,大多是1952年—1953年栽种。
记者采访发现,也有市民对移植行道树表示赞同。有人说,那些梧桐树春天开花,大风一吹,绒毛吹得人眼都睁不开。这些“毛毛雨”,给行人带来了不少烦恼,一些患有鼻窦炎等疾病的市民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还有人说,“既然要搞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必定要付出代价,比如要封路,要砍树。”
市民担心,法国梧桐树移植后成活率低
听说梧桐树要移走,网友“小胖猫关耳”很着急。3月2日,她打电话向当地的“12345热线”反映。
3月7日,一位工作人员特地发来短信回复她说:“已安排人员到现场调查,得知由于地铁三号线施工需要对道路开挖,玄武区绿化部门对道路树木先进行修剪,现进行移栽,待工程结束后再移回来。”这位网友说,工作人员告诉她梧桐树会被移栽到南京麒麟门苗圃里。
她又询问:大树是否会再移植回太平北路?工作人员说,这要看今后规划的情况而定。工作人员还说,之前已经有移植法桐的经验,移植后的树木存活可能性很大。
2006年初,南京地铁二号线因建设需要,开始迁移主城区线路沿线的行道树。这批行道树主要集中在汉中路和中山东路上,大多为种植于民国时期的法国梧桐,共迁移了190棵。园林部门曾向南京市民承诺,将确保80%的迁移大树成活。
随着地铁三号线又要迁移行道树的消息传来,南京市一些媒体去探访了当初这些被迁走的法国梧桐的下落。2006年迁移的190棵民国时期法国梧桐,部分移植在白下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苗圃内,另一部分移植在玄武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苗圃内。在白下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苗圃里,人们发现,这批2006年搬家到这里的法国梧桐,约有80%已死亡。
当地铁遇到大树,如何才能两全
南京市副市长陆冰表示,地铁在南京市起到了公共交通的主干作用。2014年以前,三号线、四号线、十号线、机场线等线路都将开通。
南京市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三号线是连接主城与新市区,并与11条既有或规划轨道交通线相互换乘的重要线路,所经过的道路两侧绿化密集,地铁车站施工和行道树的保护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地铁每一个出站口都涉及树的问题。一棵树不动是不可能的,除非南京不建地铁。”南京市城管局新闻发言人徐少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当地铁遇到大树,有没有一种两全的解决办法呢?
为尽可能减少树木的移植,有关部门正在优化地铁设计。比如,浮桥站站位由最初路西方案改为太平北路两侧水杉中间的路中方案。此外,浮桥站是地铁三号线与十三号线的换乘站,根据常规,站台宽度必须在12米。但市地铁指挥部打破设计常规,将车站宽度缩减至11米。这样就只需移植车站出入口、风井通道等处的树木142棵,可减少大树移植188棵。
“为何不事先召开一些听证会或利用网络征集民意呢?”一位市民说,不管是反对移树还是赞成移树,这些都是民意,都应该得到充分表达。
陆冰说,相关部门要对地铁建设方案严格把关,反复论证,“广泛听取民意”。
该从市民“护绿”中学到什么(来论)
一边是移树,一边是“护绿”,反映了不同价值取向和思考方式的碰撞。
市民“护绿”,政府回应,这样的良性互动,值得肯定。但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更该唤醒地方两方面的意识:
一是决策的民主意识。市民才是城市的主人,城市进行重大建设,市民理应知情;
二是尊重公众的意识。这样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形式上的听取群众意见,更需要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
(湖北 欧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