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最近发表《在求是》杂志上《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的“三点”。笔者认为,出发点、落脚点、重点就是抓好落实的支点。
支点之一: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党员干部既然身在其位,自然就要谋其事。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为党尽责、为民造福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中,有的党员干部却把职责简单等同于考核指标,为了完成考核,忽视民计民生,造成负面影响。有的为了追求GDP,对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把职责理解为只对上级负责,所作所为只看上级是否满意,而全然不管老百姓的利益和感受;有的甚至曲解尽职尽责,把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人民利益对立起来。我们要严厉查处这类差干部,做真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好干部,为党尽忠尽职,为民造福造祺,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丰功伟绩。
支点之二: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毛泽东指出,“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我们的领导干部既要有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愿望与动机,又要有把事情办得漂亮、办得圆满的能力。为基层排忧解难,为群众多办实事,是领导干部的职责。具有发现问题的办法,化解矛盾的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求真务实的态度,是领导干部的本分。为此,我们要按照党和国家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中心,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真正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着力解决劳民伤财不讲效果的问题,发力办好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实事,努力取得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实效。
支点之三: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基础不好,大厦难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时期,我们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彻底转变唯GDP观念,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强环保、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落实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兼顾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在利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更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党的十七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了大政方针,明确了奋斗目标,绘就了宏伟蓝图,而如何集中精力,迅速进入状态,及时开展工作,全力抓好落实成为全国各地当前工作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发表《关键在于落实》,尤其是“三点”论,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蒋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