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多地告别GDP至上官员升迁模式 关注社会民生

2011年03月18日 16: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周正式公布的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对官员政绩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同时强调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官员调整和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唯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地方官员考核评价指向,在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甚至干群关系,在个别地方甚至成了激化乃至制造社会矛盾的原因,”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考核考评办公室主任范爱国说,“‘十二五’规划可能会深刻改变过去经济增长至上的官员政绩观。”

  “十二五”规划表示,要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以推动科学发展的实现。

  “GDP为王”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考核官员的主要指标,在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越来越多官员把做大GDP看作关系自己未来升迁的决定因素,由此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愈演愈烈的重经济轻民生、重总量轻人均等问题,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与民争利现象,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官民关系紧张。

  分析人士指出,要扭转官员的GDP崇拜,非改变激励机制不可。“指挥棒”的方向变了,官员才可能改变行为——减弱其拼经济的冲动,更加关注发展的效益、民生、环境等问题。

  这一变化正在中国一些地方出现端倪。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不少省份开始降低预期经济发展速度,同时重视发展质量。经济发达的南方沿海省份广东甚至提出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浙江省湖州市出台的年度考核办法,取消了干部考评中的GDP指标,强化对经济综合实力增强、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考核。

  鲜为人知的是,远在西北内陆的甘肃省自2004年起在中国较早地开展了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的探索。甘肃省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在2006年以来甘肃省14个市州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评分表上,随着主要经济指标从占考核50%权重不断下降到25%,部分GDP总量比较大但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市州,排名开始一路下滑,甚至出现排名倒数的情况。

  “单纯追求GDP,忽略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那么考核名次肯定会靠后,并最终影响干部的升迁。”范爱国说。

  据透露,目前甘肃省的干部考核体系指标结构中,社会发展指标已上升到51%,超过了经济指标。范爱国指出,在淡化GDP的同时,该省官员考核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关注民生。

  甘肃省委组织部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单纯追求GDP,减弱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不了解了老百姓的所盼、所思、所向,那么即使GDP不断提升,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还是会出问题,可续发展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会遇到“大问题”。

  一些基层官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让民意真正在考核中占一定权重,才能解决部分官员“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翻脸”的问题。

  据悉,甘肃、广东、河北等省近年来对官员考核指标体系的调整,均涉及民意指标的建立。甘肃省在评价官员时,引入了“民意调查”环节,特别是把测评对象的“利益攸关方”纳入民意测评范围,以提高评价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当然,也有专家指出考核干部不能简单淡化甚至取消GDP考核。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说,在干部考核体系中淡化GDP,并不是说它就不重要。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在世界上还很落后。

  “只有做大经济总量的蛋糕,才能有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否则改善民生就会流于空谈,”王文章说。(参与采写记者:宋长青 张泽远 杨定都 刘景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