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海上应急体制条块化明显 亟需达成整体联动

2011年03月20日 0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广州3月19日电 (记者 索有为)日本海啸及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引发此间民众对中国海上应急机制的关注。记者19日从中国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了解到,南海分局根据中国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健全了应急反应机制,但中国的海上应急体制条块分割比较明显,危机管理职能由多个不同的政府部门承担,相互之间的整体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

  广东省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海洋经济总量连续14年位居中国首位。但该省也是一个海洋灾害频发的地区,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和产生最高风暴潮增水记录的风暴潮灾害均发生在广东;广东省濒临的南海海域是4米以上巨浪出现天数最多的海域,年平均天数达120天左右。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局除了重视搜集观测资料数据外,更加强了对海洋灾害预警、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评估业务的科学化管理,为南海三省区官方及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海洋灾害应急服务。

  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面临的污染压力日益增大,溢油等环境灾害频发。据统计,1973至2006年,中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635起,其中50吨以上的重大船舶溢油事故共69起(平均每年发生2起),平均每起污染事故溢油量537吨。

  广东省共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和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等5台核电机组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503万千瓦,并还拥有两个在建的核电站,核电站安全问题和核事故的应对措施也备受关注。据了解,为应对可能的核应急事故,南海分局编制了包括核应急计划等多种突发事件在内的《突发海洋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参与了广东省核事故应急计划的修改,并根据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编制演习方案并进行应急演练,核应急处理能力得以提升。

  南海分局相关部门称,海上险情特点是突发性强、容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海上和沿岸大面积污染及生态系统破坏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污染防控难度大,对应急设施、工作人员自身的要求高。海上事故通常还会引发多重连锁反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错过最佳救助时机和降低应急工作成效。

  该部门指出,各应急预案之间亟需达成整体联动。首先应明确海上应急主管部门,建立统一指挥、协调运转的海上应急体制;其次要整合各部门应急资源和力量,统筹编制应急反应计划和发展规划,加强各部门信息通报和共享。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