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海陆空"盯紧日核泄漏 织起实时监测预报网

2011年03月20日 04:2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国家海洋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分局确保在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每日分别保持1至2艘船舶,专门执行海洋水体和海面大气放射性监测。

  与此同时,国家环保部、中国气象局等部门也对核泄漏辐射污染事故对我国的影响,每日监测预报。一张覆盖海水、陆地、大气的实时环境监测网络已现端倪。

  海上监测

  海水大气中放射性元素

  海淀魏公村附近,一栋白色小楼,就是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日本大地震后,每天早上10时之前,要向国家海洋局环保司报送未来三天的海流等预报情况。

  从13日起,黄海等海域都有“中国海监”船舶抽样海水和海上大气放射性元素监测。国家海洋局下属北海分局、南海分局及第三海洋研究所分别在黄海中北部、珠江口及南海北部开展监测。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黄娟说,该预报中心主要做海域大气动力条件的预测,并对放射性污染物在海水和大气中的扩散进行预报分析。

  3月17日开始,该中心每天的预报信息,以短信形式直通青岛市政府应急办。

  黄娟认为,海洋预报应急体系,为事故应急和防护工作起到预警和技术支撑。

  “空中”监测

  预报第一时间发国务院

  “未来三天核污染对我国没有影响”,这是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多日来连续发布的信息,对未来72小时污染物可能扩散的影响范围、轨迹进行预报。

  为何总是三天,不少读者疑问?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国家核应急协调委专家咨询组专家孙军解释,预报有一个时段,在三天这个时段,预报的可靠性比较高,三天以后可靠性就会逐渐下降。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是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全球认定的8个专业气象中心之一。北京中心与日本、俄罗斯另外两个亚洲中心,对福岛核电站周围未来几天的天气形势、高空低空的风向、风速进行沟通,最后联合形成一个三家都认可的公告,传给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气象组织。北京中心还形成一份决策材料,向国务院应急办第一时间发出去。

  陆地监测

  每日公布城市辐射环境

  海上、空中监测的同时,陆地上,一张巨大的城市监测网也在运行。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从13日起,每日都在网站上公布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情况和我国运行核电站周围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情况。

  昨晚,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综合海洋局、环保部等部门监测结果,发布未来三天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 特写

  船舶入海监测成“前哨侦察兵”

  一路小跑,中国海监第一支队副支队长窦永林赶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会议室。

  此时是3月12日晚9时28分。

  大约20分钟前,准备睡觉的窦永林接到电话:“九点半,开紧急会。”

  一天前,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半天前,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爆炸。

  “日本核电站事故是否影响我国海域,需进行紧急监测”,这是紧急会的议题。

  “小船”抢时间,出航抽样海水

  北海分局党委书记刘建成回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国家海洋局迅速部署,北海分局需要立即对黄海海水取样检测,确定事故是否对黄海海域造成影响。

  最大的问题是,14日凌晨将有一股强烈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大风将致海上风浪8至9级,浪高可达5米。”这种天气不允许船只在海上长时间作业。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崔文林称,取样点选择不仅要考虑海流情况,还要考虑大气输送情况。

  最终,在距福岛核电站约1600公里的黄海中部,确定了三个点进行海水取样。但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远处,最短的时间取回样品”。

  13日凌晨出发,14日凌晨必须回来。1200吨的“中国海监23号船”临危受命。

  “23船船体小速读快,大风浪下无法作业,就是要利用速度抢出时间,拿到第一手资料,为分析污染提供证据。”窦永林说。

  刘建成要求,一定要注意船员安全,保证避开恶劣天气按时返航。为此预案中,将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时间,精确到小时。

  船员拆船护栏,系安全带舀海水

  海水取样不是一两瓶水就够,每个地点取样水量要达到200升。为解决海水储存问题,北海分局人员专门跑超市买了20多个水桶,每个能盛25升。

  与此同时,联系船主、召集船员……

  3月13日,凌晨1时,“中国海监23号”船从青岛驶出。船上30多人,5人来自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当时购买动力设备已来不及,取样只能人拿着桶去海里舀水。

  窦永林回忆,为赶在天气骤变前返航,到达一个取样点,几乎所有的船员都参与到取样工作。“我们把栏杆拆掉,这样距离海面近,船员们就拿着我们工作用的塑料桶,去海里舀水。”距离海面近很危险,大家两人一组,并且要系上安全带。

  舀来的海水倒入买来的桶中,迅速密封起来,每次要采集八桶。

  3月14日凌晨3点多,“23号”船航行约26小时,400多海里后返航,等在岸上的车立刻把样本送往实验室检验。

  检测机构对在黄海中部采集的三处表层海水样本进行了放射性元素检测,结果显示福岛核电站事故未对黄海海域造成影响。

  “没有监测数据就不能说服公众”

  16日大风结束,“中国海监23号”船和“中国海监15号”船再次分赴黄海北部和东部。

  除海水取样外,船上还携带一种可实时监测海上大气放射性元素的手持设备。

  该设备可每30秒记录海上大气中γ辐射剂量率,数据实时传回船上电脑,随后发给监测中心分析。

  崔文林称,两天半时间,船舶一直在外面航行获取海面大气的实时资料,最远点距离我国大陆岸线的垂直距离约260公里。

  “这相当于战争前沿阵地的前哨,是侦察兵。”崔文林说。

  此外,北海环境监测中心还将在一个海岛气象观测站上,放置这一设备,在一个点上对大气中γ辐射剂量率进行连续的监测。

  截至昨日,检测结果显示,青岛近海海洋大气中的γ辐射剂量率处于正常本底水平,未见异常,未受到日本核电站事故影响。

  崔文林坦言,若凭专业知识也能断定当时不会有影响,“但如果没有监测数据就不能说服公众,也不能回答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

  ■ 发布

  城市环境辐射水平未受日核泄漏影响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19日16时继续发布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监测数值,我国环境辐射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影响。

  放射性污染扩散暂对我国无影响

  3月19日下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预计,未来三天(19日夜间至22日),日本核电站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向福岛核电站东略偏南方向扩散,随后折向东北方向,扩散到日本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对我国无影响。

  大气核辐射监测我国海洋无异常

  国家海洋局对我国管辖海域黄海中北部、东海、南海北部海面的大气核辐射监测结果未见异常。未来三天福岛附近海域海流主要流向日本以东方向。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吴鹏 林文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