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抽检漏洞”不能成瘦肉精事件的托词

2011年03月21日 11:31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赴河南督导调查的农业部官员表示,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瘦肉精”事件暴露出整个监管链条上的缺陷。据了解,济源双汇公司已于17日起召回市场流通产品。截至目前,已召回肉制品2000多吨、冷鲜肉70多吨。(3月20日《新京报》)

  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后,整个业界乃至整个社会都瞪大了眼睛关注事态的发展,而所关注的焦点不外乎三个方面,对整个事件的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对今后类似事件如何监管。对于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前来河南督导调查的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表示,全国每年出栏生猪在6亿头,面对如此大的数量,“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而“瘦肉精”事件的发生,正是暴露出了整个监管链条上存在的缺陷。

  按照这样的说法,双汇瘦肉精事件可能是一条逃过了抽检的漏网之鱼,而记者查到的很可能也只是个别现象。应该说,整个监管链条是存在缺陷,济源市畜牧局局长陈晓棉拿出了“每月一次、每次2%抽查比例”,济源双汇也拿出了“4.5%企业自检比例”,这样的表态言下之意是说,不是我们没有检测,而是按照规定在检测,因为不可能做到全部检测,所以出问题的便是没有被抽到的。可是,这真的是抽检的问题吗?

  如果说,抽检的比例有限,那么多高的比例才是合适的呢?30%?50%?可是,如果不是抽检比例的问题,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就总会有漏网之鱼,总会有检测不到的问题,一旦出现事故,便可以用一句“抽检漏洞”交差了吗?

  回溯一下事件的调查过程,我们就能看清这到底是不是抽检的问题。

  在养殖环节,孟州市谷旦镇的养猪户说,“反正养猪场加的就是(瘦肉精),这种东西没人去化验。”获嘉县亢村镇一家养猪场“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的牌子是花钱办的,养猪户说,赶上监管部门突击检查,会得到一些额外的照顾。“要是省里边或者外边人来检查了,一般县畜牧局会提前通知。”

  在贩运环节,一名检疫人员说,当地违禁使用“瘦肉精”的情况,他们也很清楚,都不愿意多管。“不是没发现,即使是发现了有(这种事),也不能多事。”在沁阳市柏香镇动物检疫站,只花了200元钱,猪贩就买到了“三证”。猪贩说,所谓的检疫不过是走过场。运猪车司机说,就算有时候遇到突击检查,检查人员收钱后也会故意自己不去接猪尿,给司机创造可乘之机。

  在屠宰环节,南京建邺区兴旺屠宰场的检疫人员说,“我们不去关注来源地,我们只管进厂的数量对不对。”济源双汇公司负责生猪采购的业务主管宋红亮说,他们厂的确在收购这种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

  从理论上来说,无论怎样抽检,都不可能保证每一批经过抽检的猪或猪肉完全没有问题,事实上,抽检的真正目的也不是为了要保证每一批经过抽检的猪或猪肉完全没有问题,而是为了提高厂商的违法成本,让其有所忌惮,形成威慑。可是,在上述的诸项环节,我们不但看不到厂商这种心怀忌惮,看到的反而是无处不在的权力寻租。

  抽检能不能查出问题,是能力,有没有进行抽检或者说是不是真的进行抽检,是态度。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我们不厌其烦地引述这些当事人的原话,就是想证明问题的真正原因不是出在所谓的抽检漏洞上,不是应该研究抽检这种手段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而是在于检测手段形同虚设,在于监管部门的“特殊照顾”,在于检疫人员的默许甚至合谋,在于权力变现的官商勾结。

  把问题全部归结于所谓的抽检漏洞,不但会对整个事件的调查结果产生偏差,还会影响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和对今后类似事件的监管。( 赵清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