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十一五”时期,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战胜重大自然灾害侵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政府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24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12个约束性指标都是有关人民生活、科技教育和资源环境的,充分体现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今年宏观经济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两个重要文件,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这里,谈谈学习《报告》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辉煌成就 来之不易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这五年,国内外形势极为复杂,我国是在战胜一系列巨大困难和风险中前进的。最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困难局面。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也成为“十一五”时期的一大亮点。二是各种自然灾害突发多发,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成功战胜这些自然灾害,彰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这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从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二是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实现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等等。这些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年均增长9.7%和8.9%。三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
这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前半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等问题,逐步把“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2008年年中,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端倪初显,又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双防”调整为“一保一控”;9月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中央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实现了战胜特殊困难、保障改善民生和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有机统一。二是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这五年是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了“七连增”,综合生产能力迈上1万亿斤新台阶。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是中央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三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五年既是结构调整压力不断加大的五年,也是结构调整实践更为丰富、成效更为明显的五年。政府宏观调控始终力求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制定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颁布实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四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五年来,我国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改革难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五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保障改善民生。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是“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又一显著特点和亮点。我国提出并朝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
毋庸讳言,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还存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有的是体制改革滞后造成的问题,也有政府工作不到位的原因。必须加快解决这些问题,保证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这五年,政府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些重要认识和体会是在继承和发扬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政府工作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指导今后政府工作的重要原则。
锦绣前程 鼓舞人心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中央在准确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发展大趋势、深入研究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24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12个约束性指标都是有关人民生活、科技教育和资源环境的,充分体现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概括起来讲包括七个方面。一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个速度是合理的、可以衔接的,关键是要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巨大潜力,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确保不出现大的起落。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调整经济结构是主攻方向。必须抓住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战略重点,对经济结构进行全方位调整。三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要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推进重大科技突破,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四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只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才能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这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把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央明确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体现了更加重视保障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和强烈政策导向。六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改革,加快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七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这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证。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明确、战略重点突出、政策措施有力。我们一定能够把这个宏伟蓝图变为现实,使我国综合国力有更大提升,人民生活有更大改善,国家面貌发生更大变化。
开局起步 锐意进取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建党90周年,做好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今年宏观经济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宏观经济政策总的取向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完成前两年新增中央投资续建项目和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需要较大的财政投入。但随着经济形势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和重点要有所调整。把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是宏观政策取向的重要变化。这主要是考虑到近两年货币信贷增长较快,市场流动性充裕,加上融资渠道多元化,适当收紧货币政策,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合理需求,有利于管理通胀预期、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