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残疾人事业五年来的发展作了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表示,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让人感到很欣慰,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继续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明确要求。她认为,残疾人社会保障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关注残疾人,让这一群体切实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对残疾人,要深入了解研究他们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救助 改善民生之基
家住安徽祁门县流源村的残疾人陈万青在今年初就迎来了很多喜事。他说:“如今咱是吃药免费了,每月除了国家低保,还能领到50元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金,咱们残疾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陈万青家的变化,映射出的正是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大背景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一个缩影。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的社会群体。如何让这些因身体残缺而需要帮助的人衣食无忧、居可避风雨、发展有机会,共建小康与和谐社会,共享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说,“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这是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我们要通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通过国家实施一系列“普惠”政策以及针对特殊困难人群的“特惠”政策,尽一切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张海迪说,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从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的基本生活、基本服务需求起步,将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各项待遇,在城市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中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家庭,着力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国家还积极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各项待遇。作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重点项目,国家新农保试点地区普遍对残疾人参保缴费给予优惠照顾,近85%的试点县(市、区)明确对农村重度残疾人参保代缴全部最低标准的保险费,开启了农村残疾人老有所养的先河。“十一五”期间,中央共安排康复扶贫贴息贷款40亿元,用以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5年共扶持86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其中636万残疾人实现了脱贫。
保障残疾人权益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等 共享蓝天白云
山东东营肢体残疾人宋卫, 41岁,由于日常出行需轮椅代步,家住二楼的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出门了。去年当地政府、残联为宋卫安装了室外无障碍升降平台,改造了无障碍卫生间和厨房,如今宋卫可以在厨房做饭,在卫生间洗澡,更重要的是终于能够自主地走出家门。宋卫说,“我感觉活得有尊严了”。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平等参与社会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无障碍建设的投入。在100个城市开展了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79.5%的城镇至少有一种无障碍设施。医院、银行、车站、商场、文化体育建筑、公共交通工具加强了无障碍服务。残疾家庭无障碍的改造工作积极开展。同时,信息无障碍建设进展显著,盲文、手语应用得到更多的扶持和保护,全国电视手语新闻栏目达到142个,越来越多的影视节目加配字幕解说,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能够平等地享有公共资源。
“去年4月,公安部实施修改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允许右下肢、双下肢和部分听力残疾人驾驶汽车,这就是充分尊重残疾人权利、价值的一个具体体现”,张海迪说,“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首先要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残疾人也能平等地享有社会公共资源,这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我国残疾人数字庞大,要解决好残疾人的民生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切实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政策法规,特别是修订了残疾人保障法,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等方面都保证了残疾人公平参与的机会,促进了残疾人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问题 加大扶持力度
盲人老陈生活在我国东部一个发达省份的农村,日常生活靠低保维持,其余靠政府、邻里接济,年均低保费仅1000多元,住的还是年久失修的危房,谈及今后的生活老陈十分迷惘。而就在老陈生活的这个村,全村2500人,去年人均收入已达9000元,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健全人、与平均水平的差距可见一斑。
虽然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社会保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张海迪认为,在我国4000万贫困人口中,残疾人就有1000多万人。根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2010年度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仅为57.4%,比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低19.7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9.0%;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覆盖率、学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还比较低,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还比较高;还有近2/3的残疾人因为各种困难和障碍没有真正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特别是近年来歧视、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一些地方发生的非法使用智力残疾人的“黑劳工”事件,张海迪建议,要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行为,坚决保护智力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为残疾人生活提供各项保障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未来 渴望“爱心无限”
来自湖南的残疾人小廖,今年18岁,在谈及未来时他有三个美好的愿望,一是希望能得到康复辅具,二是希望能得到培训和就业的机会,三是希望城市能建设更多的无障碍设施,使出行更为方便。
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政府和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张海迪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特别强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张海迪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将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突出让更多的残疾人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推进城乡残疾人普遍加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定对重度残疾人的救济和救助政策,逐步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缩小他们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要努力提高残疾人和他们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全心全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参与社会生活。要提高残疾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帮助残疾人树立更高的理想,并帮助他们实现理想的生活。
张海迪呼吁,全社会要充分认识残疾人的价值、尊严、权利,更加关注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良好社会环境。(记者 潘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