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民生领域成职务犯罪“重灾区”值得警惕

2011年03月24日 15:5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目前民生领域已经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从2008年到2010年,重庆市共有1977名“民生蛀虫”被查办,超过同期职务犯罪总数的六成,涉案金额达11.8亿元。这些落马人员中,许多人“栽”在医疗器械、药品以及教学设备、教辅资料采购环节,发生在惠农资金使用和发放环节的职务犯罪也较多。此外,还有上百名干部在城乡养老、低保、新农合、居民医保等社会保障领域贪污受贿或严重渎职。(3月23日新华社报道)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近年来,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在民生领域频频高发,背后隐藏的原因其实不言自明。

  一方面,是民生领域越来越“有利可图”。对于腐败行为而言,趋利性是其最大的内在动力。随着国家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惠民政策出台,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在日益加大,各地纷纷表示将拿出更多“真金白银”倾力民生。而哪个领域的油水多,繁殖出“蛀虫”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就医疗行业而言,医疗器械采购过程中拿回扣、收好处已经成为业内的“潜规则”,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在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上存在的黑幕——一个心脏支架从出厂价到医院价格上涨竟达9倍,这些暴利背后自然有着无数双腐败之手在瓜分其中的利益。

  另一方面,是民生领域相关制度建设没跟上,腐败成本低、查处不严所致。民生投入这几年来范围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而迅猛发展的同时是相关制度跟不上,往往存在操作流程不规范或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由于民生资金的申报、审批及发放的具体操作流程中存在弹性大、漏洞多的现象,腐败分子就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有利可图”。譬如,认为民生领域里的各项补助和补贴领取的人数多、范围广且频繁,贪腐难被发现,就算被发现,也不会有足够证据,很难被查处,于是手越伸越长。

  这种情况在新农合领域发生的频率较高,不法单位、个人采取五花八门的手段侵吞公共款项、套取资金。据新华社报道,在云南昆明市宜良县嘉华医院里,一项为套取资金造假的医疗记录上,男性竟然得上了妇科病。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做法,折射的是监管漏洞和蛀虫肆无忌惮的贪腐行为。

  民生领域已经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是一个新问题新难题,值得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民生,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拿出更多“真金白银”倾力民生,而其中不少还是弱势群体的保命钱,如果被蛀虫们疯狂吞噬、肆意挥霍,不仅会使“民生工程”建设效率大大降低,伤民心、损民益,而且也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

  要使民生领域免于沦为腐败分子的唐僧肉,减少贪腐行为,当务之急是亡羊补牢,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必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民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罪与非罪的法律界限,真正为有效打击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提供有法可依的法治环境;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民生领域工作规程,增加可操作性,减少过多弹性的人为因素,堵塞各种管理漏洞;应该加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特别要让资金往来的各个环节暴露在“阳光下”,便于群众监督;应该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刘晶瑶(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