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湖北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增感情”是重点

2011年03月27日 10:3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这个春天里,如果探寻一下湖北省各级干部的足迹的话,那么,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农户的家里,留下的印迹最多。

  阳春三月,荆楚大地犁耙水响。从省委书记到普通干部,陆续走出办公室,奔赴全省26018个行政村、1062万个农户的家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各级干部的脚印,将“印”遍全省所有的行政村和农户家!如果说,这“两个全覆盖”,是眼下湖北正在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突出特点的话,那么,“增感情”则是这次活动的重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身入心近,才有可能生情,有情才能同心同德。

  领导带头,饱含深情、扑下身子、提振精神,走向基层农村

  今年2月14日,开春伊始,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一大早从武汉出发,轻车简从直奔革命老区黄冈农村。招工现场、农家小屋,随时停下,向群众了解情况。一路走来,李鸿忠反复与当地干部交心:“民评民说是标准,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主要负责同志要勤下基层,了解民忧、民思、民盼。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财力不是根本的,关键是增强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此前,他通过报纸与全省农村干部谈心,希望大家饱含深情、扑下身子、提振精神,走向基层农村。省长王国生刚到湖北工作,几乎是连轴转,跑遍了各个市州。

  3月2日晚,省委常委张昌尔夜宿大悟县宣化店镇玄坛村村民席明利的家里。第二天,用完早餐后结账,主人坚决不收。最后,只好把钱交给村支书转交。

  2月21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侯长安在大悟县新城镇江冲村,与吴先财等4户村民促膝谈心:“老吴,我俩想到一块去了!现在温饱都不成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项目,解决‘有钱花’的问题。”

  ……

  省领导的足音,吹响了新春的号角,全省上下积极响应。

  贴近群众的心,才能感受群众的脉动。“打开李江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坐着农家小板凳,刷牙、洗脸、洗脚。窗外山风呼啸,我偎在床上心潮翻滚:不住下来亲身体验,不可能了解这么多实际情况。只有下基层,才能贴近农民朋友的心,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是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3月5日“民情日记”里的一段话。

  3月4日上午,孝感启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午,黄关春就直奔最偏远的大悟县三里城镇四庙村,先走访了韦莉明等多个困难户,在界牌水库,他听说相邻的河南罗山县旅游业红红火火,而大悟这边却冷冷清清,于是与当地群众一起来到罗山,实地“取经”。

  3月5日是周六,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驰,一路蜿蜒“扎”进麻城市三河口镇童家河村,市委书记李开寿工作日程的“5+2”开始了——

  考察槐树坳村木耳生产基地、三河口福利院、三河口服饰商埠;当晚8点多,夜宿三省交界的狮子峰林场蔡家湾,与群众座谈;晚9点20分,一起看科教片《森林防火》。6日上午8点,沿羊肠小道徒步4个小时,登上海拔1337米的康王寨,与当地同志商议发展风电和旅游;下午2点,婉拒林场工作午餐,临时改到柏树湾走访“穷亲”张延海老汉,吃农家饭,与村干商议农家乐旅游。下午4点返回麻城,在车上与电信、交通、林业等部门负责人通电话,要求尽快落实走访中群众提出的民生问题。

  这就是湖北一位县级市市委书记周末的行程。全省90多个县市区的“一把手”,近期都不乏类似的周末,更别提工作日了。一路走来,令李开寿难忘的是,村民张桃书乐呵呵地说:我在家门口也能就业了!创业老板丁大富呼吁:在贷款上帮一把;69岁五保老人何正芳赞叹:一日三饱,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服装店主汪能对乡镇治安很担忧;山区手机信号弱、交通闭塞、信息不灵通……一件件,一桩桩,李开寿除了记录,说的最多的是:“好,我记下了;请放心,我们来抓;一定会好起来的……”

  省直部门动起来了,各市州、县忙起来了。春耕春播的田野上,寂静的山沟里,“热”起来了。

  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突出4项重点: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集中开展3个月。”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农办主任刘田喜介绍。

  荆楚农村千差万别,各部门、各地干部下基层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只予不取,帮忙不添乱,不给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增加任何负担。

  田间地头好说话。3月17日,嘉鱼县官桥村万亩油茶基地,嘉鱼县委书记刘海军与农民一起抡锄头,“现在正值春耕大忙,老百姓都在忙农活,我们就追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交心,发现问题现场办理。”在该县潘家湾镇肖家洲村,村民把工作组成员围住,询问如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人员现场解答。在新街镇,工作组送去4吨化肥、220公斤玉米种子,帮助一些村民解决春耕实际困难。

  “两个全覆盖”既是要求,也是挑战。“我们是秭归县‘千名干部下基层入农户’工作组,如果有好的意见建议,请联系工作队员王学钰,电话……”秭归县竹瓦头村村民谭国合一家在邻县打工,家里没人,工作队员在他家门口贴上这样的联系卡。秭归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6万人,为实现对这些人的全覆盖,该县制作了联系卡。当地村民感慨:联系卡就像“连心卡”,把政府和百姓紧紧“粘”在了一起。

  秭归还通过电话、QQ视频,以及设在北京丰台等地的13个流动党员支部,千方百计联系外出务工人员、党员,讲政策、问民情。徐家山村王辉波在深圳打工,得知家乡正开展此项活动,特意回乡“探个究竟”。他还赶到村民座谈会现场,向驻村工作队读了亲笔写的信,并鞠躬致谢。

  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办法就会比困难多。省委农办、省林业厅、来风县等实行“见缝插针”的活动策略。农户下地、外出务工,第一次走访找不到人,请村组干部或左邻右舍捎话,约定下次走访;白天不在家的,等到晚上再访,大家“围炉夜话”,太晚了就住在农家,次日一大早抓紧时间走访其他农户。他们还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开会议事、农业科技培训、计生宣传教育等农民比较集中的机会,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对外出人员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寄一封书信、留一张联系卡、送一份宣传单,确保了全覆盖。

  松滋市针对农户散居、当前农忙、外出务工人员多等现状,创造了早晚走访农忙户、随机走访农闲户、发函走访空巢户、反复走访上访户、预约走访示范户、重点走访贫困户的“六访工作法”。

  “民情日记”录下收获:干群关系,关键在干部,重要的是解决好感情、利益和本领的关系

  省财经办副主任赵凌云,从小生长在农村,与农村有割舍不断的感情。上大学后,每年暑期都回家参加“双抢”,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工作,也多离不开农村。

  尽管如此,这次在鄂州市鄂城区翁垴村、桐城村的驻点走访,依然让他收获了不少新的感受和认识。

  “农民也是先进生产力的热切追求者和追随者。”赵凌云在自己的“民情日记”中写道——

  3月8日,我们选择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翁垴村开始走访。翁垴村有14个村民小组,789家农户,2800人,耕地1700亩,人均6分地。

  我们在村小学旁岗地上看到一位正在油菜地薅草的老人,我们一边帮他拔草,一边问这问那。老人姓程,今年71岁,古铜色的脸上写满沧桑。妻子亡故,儿子媳妇外出务工,他一人种着全家的1.5亩责任田,我问他收成情况,他摇头苦笑。他说,5分水田尚可满足自己口粮,1亩旱地收成除了成本以外,纯收入500元左右。主要原因是缺乏水利设施,靠天吃饭,收成不好。由于缺乏灌溉设施,冬季栽油菜苗时,他要一担一担从岗下水塘挑水浇苗。老人倚着锄把,叹息地说:“我年纪大了,挑不动啊!要像当年那样有电排就好了!”我们在村组干部的引领下,查看了已经废弃的水渠和抽水房。

  晚饭是在村妇联主任许秀梅同志家吃的。隔壁家一位老人在看电视,我走进去和他聊了起来。老人也姓程,是一个老党员,复员军人,一家五口。儿子媳妇就地打工,妻子和他一起务农。由于灌溉设施废弛,他将全家的责任田通过交换集中起来,变成1.2亩旱地,全部种菜,精耕细作,年收入6000多元。加上儿子媳妇打工收入,全年可以有近5万元现金收入。

  两位老人反映的都是水利问题,但两个老人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的耕作方式和收成的差距,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我们感到,现在农民关注的问题与10年前大相径庭。那时候,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负担过重、计划生育、乡村干部作风等。现在,农民关注最多的是,如何改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如何引进工业项目以增加就地转移就业机会等。这不正好说明,当代农民开始追求现代农业、追求农业与工业的对接、农村与城镇的对接吗?换句话说,农民不再是落后的象征,已经在某些方面,开始追求和追随先进生产力了。农民已经提出了“三化同步”、“三化互动”的要求,党中央提出的“三化同步”可谓恰逢其时啊!要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才能不落后于群众的要求!

  3月25日,赵凌云回到了武汉,但乡间的思绪,依然萦绕在心:

  ——集政治、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于一体的人民公社体制消失后,集体经济缺失,农村的社会管理亟待加强;

  ——群众工作新的路线图:出发点“从掺杂部门利益,到群众利益至上”;新思维是“从过去的我给你什么得什么,到未来的你需要什么我就努力给什么”;政策设计路径,应该是自下而上;干群关系,关键在干部,重要的是解决好感情、利益和本领的关系……

  要“身入”更要“心入”,绝不能走形式,更不能让群众反感。走访仍在继续,希望就在路上

  民心如天,决定成败。“干部进村入户,突出做好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落脚点是增感情。”刘田喜说。

  干部下基层,老区、山区等相对困难地区成为“热点”。3月20日是周日,大别山革命老区麻城下起雨夹雪。“今天我们来到老区开座谈会,也是‘诸葛亮会’,请大家就人事和社会保障工作提意见、出点子。”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翟天山话音刚落,会场立刻“热”了起来。

  红安、罗田等老区县市代表纷纷献计建言,就医保、新农保等提出意见建议110多条。省人社厅领导一边听,一边记,不知不觉时针指向中午12点。最后翟天山说:“8个老区县市给我们出了110道题,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试卷,我提议各部门现场解答。”“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项目先行,我们重点抓落实!”各处室纷纷表态。

  脚印留地头,深情记心间。3月2日,应城市委书记朱高文来到汤池镇洪河村草莓种植基地,与农户拉家常,询问草莓种植难题、市场行情怎样。他反复叮嘱工作组: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密切党群关系,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和“深入”,绝不能走形式,更不能让群众反感。

  背起行囊,打起精神,一些部门结合自身特长奔向“希望的田野”。“这个池子明天可以拆板了。”3月15日一大早,省农业厅驻罗田县四口塘村的工作组技术员来到村民汪月芳家里,查看她家的沼气池。目送技术员离开,汪月芳深情地用右手摸摸心口,竖起大拇指,这是一名聋哑人特殊的谢意。厅长祝金水多次到该村了解春耕生产,先后走访30多位村民、干部,帮助村民改善种植模式,解决农机作业等问题。

  3月4日,省农业厅驻宜昌市夷陵区云台村工作组路遇一片橘园,看到大棵大棵的橘树被锯倒,他们心痛地问:“老乡,你这是干什么呀?”园主解释:这些杂柑树产量太低,干脆砍掉,重新栽。“产量为什么低呢?”“乡里技术员看了,也没办法。”他们赶紧劝阻:“树先别砍,砍了几年都没收益,过几天省里专家要来,给你的园子诊断一下。”“好啊!好啊!”老乡高兴坏了,互相留下联系电话。

  据了解,该厅派出的48名干部已经驻村入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农时三月下乡忙,村乡又见春意盎;帮农须怀赤子心,扶困更将精神彰。”这是百姓送给进村入户干部的一首诗,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走访仍在继续,希望就在路上。 本报记者 顾兆农 张志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