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人数过亿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的生力军。然而,身在城市里的他们享受不到城市人的待遇;由于教育水平有限,他们无法在高端产业发展;他们承受背井离乡的苦楚,严重缺乏归属感。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推动。
1.
营造关爱农民工氛围
【声音】
在北京做了9年保安的山东籍农民工孟令升:除夕夜提着灭火器在京城居民小区里巡逻守护,元宵节吃不上团圆饭在小区门口站岗,维持小区停车秩序却无故遭到业主谩骂甚至脚踢,还被人说成是“看门狗”……这是这几年做保安给我留下的记忆。我不怕自己薪水低、工作苦、生活难,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得不到城里人的尊重,得不到社会认同。
【分析】与【建议】
与他们的父辈不同,如孟令升一样,新生代农民工多数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却几乎没有什么务农经验,对乡土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接触的信息多,有着更现代的观念和意识,十分向往大城市的繁华;他们保有留守老家的童年记忆,对生活方式有了重新的思考。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新生代农民工被排除在城市政策体系之外。
谢军委员:给农民工应有的尊重和平等的人格,这种尊重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工作生活中要多做一些关心农民工的事情,一些小事情可以起到积极的大作用,让农民工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
倪邦文委员: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党团组织建设,引导激励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党团员在促进就业、维护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开辟相关渠道,促进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社区自治,营造理解、尊重和关爱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创造条件,在农民工聚集地加强有关设施建设,使其方便看电视、看报纸,方便上网,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曹幸穗委员:作为农民工,要努力适应城市文化,遵守市民道德和文明准则,试问如果你总是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又怎么能够得到城市的认可?城市居民要有宽容的接纳态度,不能存在鄙视心理,对农民工为城市所作出的贡献要存感恩之心。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声音】
江苏徐州籍25岁农民工苗晴:公司给我上了四险,我自己也贴了钱,但这样的保险我觉得一点都不保险。我算过一笔账,不论上多长时间的保险,一旦离开这座城市,还是照样享受不到医保,拿不到退休金。
【分析】与【建议】
据全国总工会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权益维护方面存在着整体收入偏低;劳动合同签订质量较差,执行情况差;工作稳定性差;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率远不及城镇职工,接续情况较差,对于所在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知情度不高;职业安全隐患较多,36.5%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高温、低温、噪音、粉尘等工作环境,保护条件堪忧,职业病检查、安全培训落实较差;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郗杰英委员:农民工的很多问题和收入直接联系。比如,同工不同酬情况,既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也构成了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歧视,容易使他们产生不平等感,对政府和社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仇视心理,影响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实现同工同酬要规范用工制度,提高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健全劳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同工同酬原则的法律责任。而且要制定农民工工资晋升制度,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要重视维护合法权益,加大对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定期到农民工的居住地和社区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李玉玲委员:职业规划欠缺以及迫切的情感诉求都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大障碍。要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将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政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政策享受范围。社会保障要覆盖新生代农民工,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相关部门可逐步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此外,还要帮助解决培训及其子女受教育问题,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和情感归属。
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声音】
浙江来京打工的24岁小伙子黄华:自己高中毕业,在工友中算是知识分子。来到北京,在建筑工地做了一名施工员。工余有时候会打牌、看电视,有时候会看书、去网吧上网。“我原来学过一阵子室内设计,现在想继续学习,就买了这方面的书自学,偶尔去网吧上网看看最新的设计动态,希望以后能有机会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展。”
【分析】与【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的目的和他们的父辈不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职业和身份的转换。要实现这一诉求,其基础就是要有一定的技术专长,有在城市体面谋生的“敲门砖”。
王玉佩委员: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来讲,在派出地就应该给他们做入职前的培训,可以在职业学校或者农业技校进行,经费按“三三制”原则,即国家、学校、个人各出一部分。让农民工取得了职业准入的技术资格才能为他们在城市找到工作、实现价值做好准备。
郗杰英委员: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体和责任不明确,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未接受过培训;其次是农民工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针对性不强,培训的内容与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和个人兴趣脱节,缺乏实用性;最后就是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形式单一,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围绕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政府要明确教育培训机构,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职责任务,要发挥共青团、工会、妇联组织的作用,与用工企业进行对口培训、协作,实现就业、考核、服务一体化,要拓展教育培训的模式,整合社会资源。
许连捷委员:政府可以设立务工人员的培训基金,中央拿一部分,地方财政拿一部分。在劳务输出之前对年轻人进行培训,使农民工直接变成产业工人,对已经实现就业的企业员工也要进行培训。大型企业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职工学习、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记者 柳晓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