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阮煜琳)中国正在进行的第22航次大洋环球科考中,首次成功应用海底机器人进行深海考察。在本次科考中,中国自主研发的3500米无人缆控潜水器(ROV)完成了对南大西洋硫化物新区的探测工作,成功采集了海底硫化物和生物样品。国家海洋局该领域权威专家表示,这标志着中国大洋科学考察进入了机器人时代。
2010年12月8日开始的中国大洋22航次环球科考目前已完成第一、二航段的科考任务。“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ROV)完成了对南大西洋硫化物新区的探测工作,成功采集了海底硫化物和生物样品,同步拍摄了高清晰海底照片和作业全程视频影像。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22航次大洋科考首席科学家陶春辉30日在北京对记者说,此次科考使用海底声学深拖和无人缆控潜水器等高科技装备,获取了该区域的精细地形、底质和环境资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标志着中国大洋科考技术正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并已经入机器人时代。
据介绍,该潜水器系统由水下机器人、中继器、脐带缆、脐带绞车、A字架、止荡器、操纵控制台以及动力站等多个分系统组成。此水下机器人虽然是一个重达3.25吨的巨无霸,到了海底却无比灵巧,最深能潜到海底3500米水深进行作业。它还配备有5个各种性能的摄像机和一台静物监视机。技术人员可以在船上遥控它的两只机械手,抓取矿石样品等。
在中国21次次环球科考中,“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成功试用,在东太平洋海隆观察到了罕见的“黑烟囱”,并用机械手准确抓获到了多金属硫化物样品。
据介绍,在前两个航段的考察中,中国新发现三个热液区,并采集到大量硫化物、热液生物、热液沉积物、蚀变基岩等样品,拍摄了高清晰硫化物和热液生物等录像和照片。同时,中国首次在南大西洋观测到热液区双壳类、虾等热液生物。中国首次在远洋—西南印度洋热液区定点成功布放多参数综合监测浮标,并通过卫星传输实现数据。
中国大洋第22航次任务计划时间376天,航程约4.5万海里,共9个航段,期间分别停靠南非、巴西、巴拿马和厄瓜多尔,预计2011年12月18日返回青岛。本航次共有来自国内37家单位的431名科考队员参加,是中国大洋科考中参航单位、参航人员最多和航次时间最长的航次。(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