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北京市财政局在上月的最后一天公布了本市公车数量——62026辆。这是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字。一年的公车购置费是多少?运行费又是多少?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孟景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有望公布相关数据。
北京市财政局在全国率先公布公车数量,在博得外界叫好声的同时,其公车数也引发质疑,不少网友认为这一数字太“保守”。孟景伟强调,这次公布的公车数量是严格意义上的“公车”,是由财政经费购买和供养的。
购买公车的资金和使用公车造成的费用,都源于公共财政,归根结底是纳税人的钱。那么北京的纳税人为这些公车埋单的数字是多少?此前,国务院要求今年6月公布中央机关“三公”费用支出。孟景伟表示,对于公布包括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在内的三公费用,本市将按财政部和市政府的相关部署展开,今年有望公布相关数据。
对话·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孟景伟
由财政购买供养才是严格意义“公车”
封存公车并非全部姓“京”
记者:有网民提出,2006年中非论坛,当时媒体报道北京曾封存了49万余辆公车,与财政局本次公布的6.2万辆公车相比,差距巨大。甚至有网民认为北京市的公车有70万辆,您作何解释?
孟景伟:中非论坛期间封存的公车,包括在京中央国家机关、部队、央企按比例控制封存的公车,以及北京市属各机关、单位以及外省市各级驻京单位也按比例控制封存的公车等两大部分。因为北京财政部门并不掌握中央国家机关、央企、部队和外省市驻京单位的公车数量,也无法公布这些数字,所以网民的直观感觉是数字太小了。实际上,在京公车并不等于都是北京市的公车。
国企用车属于单位公有车辆
记者:这次财政局公布的是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那么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国企用车是否也属于公车的范畴?
孟景伟:从概念上说,公车应该分为“小口径范围”公车和“大口径范围”公车两类。我们这次公布的就是小口径范围的公车,也就是财政经费购买和供养的车辆。我认为小口径范围所指的公车才是严格意义的公车。
记者:既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国企用车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公车,而它又不是私车,那它们到底算什么车辆?
孟景伟:我认为它们是社会属性的公车。简单说,它们是相关单位所有的公有车辆。此公车非彼公车。
国企公车数也可申请公开
记者:很多专家认为,公务车的定义不能仅仅狭义地局限在上述车辆的范畴内,要想准确公开全国公务车的数量和运行经费,还要对公务车的定义进行统一,这样也才更便于公众的监督。北京确定每年7月公布公车信息,那么,市级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国企用车,财政局以后能否公布?
孟景伟:这些车辆不是财政经费购买和供养的,不归财政管,都是这些自负盈亏的单位自主所有的。财政预算也无法对其进行统计,自然也无法通过财政部门来公开。
北京能公布的,只有包括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小轿车、载客汽车等所有车辆的总数。
记者:如果市民希望了解广义的公车数量和车型以及花费等信息,该怎么办?
孟景伟:我认为市民可向这部分单位申请,使其公布相关公车信息。公民可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就具体每个部门的公车情况,向该部门申请公开,就有望获得具体数据。
记者:此前北京举行大型活动期间封存部分公车的“休克”疗法,并未影响机关单位的正常运行,所以有专家提出北京应尽快开展公车改革,施行冗车拍卖、以租代买等方式,大幅削减北京公车的数量。现在本市公车改革究竟进行到哪个阶段了?
孟景伟:我了解到今年中央有关部门将推出公车改革的试点。本市将在吸收相关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部署,稳步推进公车改革。
新闻背景
公车概念争论多
广东对公务车的定义比北京要宽泛。2009年初,在财政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广东曾经叫停10类公务车“变相”超编购买使用现象,当时其有关方面曾经指出,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股占50%以上国有企业、中央直属和外省驻粤单位购买的公用小汽车,类型包括旅行车、小轿车、吉普车和微型厢式车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规定,除特殊公务车外,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这也可以认为是对公务车更广泛的一个“定义”。
长期关注公车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看来,对公务车数量的统计应该采用最大范畴,即只要动用公共财政资金购置的都应该算作公车,“因为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
新闻观察
公车多少才算“少”
对于北京市财政局公布的公车数量,公众认为“保守”,但这个数字真的少吗?论数量仅比北京出租车少几千辆;算花费,如按每车10万元计算,纳税人就要为此支付62亿元。仅就这两点而言,“62026”已是一个庞大数字了。
公车数量真的少吗
北京公车数量绝对不算少
网民一直认为北京市公务车有70万辆之多,与市财政局公布的62026辆相比反差巨大。但即使认同北京市财政局的“狭义数据”,与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少得“可怜”的公务车数量相比,北京的公务车数量绝不算少。
一个以出行需求总量为标尺的比较方法是,按照媒体公开的数据,目前北京出租车也就6.6万辆,比“狭义公车”仅多几千辆而已。这意味着六万多辆“狭义公车”近乎可以满足北京这样的千万量级人口大城市的打车出行需求。另据报道,北京主城区出租车每千人拥有量为5.5辆;而有的地方,原则上公务车数量配备根据编制人数,每15人至18人就配1辆车,相当于每千人55辆以上。
北京市的公务员出行需求与市民打车出行的需求相比哪个更大?在北京市人口远远超过公务员人数的背景下,仅比出租车少几千辆的62026辆公车究竟是多还是少?答案不言自明。
减少公车有影响吗
两成公车被证明属“冗员”
北京62026辆公务车并未“全负荷”运转,其中一部分已被证明是“冗员”。根据规定,除特殊公务车外,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这意味着每周五个工作日都会有五分之一的公车被限行“轮休”而又未影响办事效率。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记者认为,如能将五分之一的“冗车”拍卖,无疑更符合民意期待。
在北京市财政局公开“狭义公车”数量后,公众对进一步公开公车运行成本信息提出了期待。其实这并不难,只要基于统一的公车定义和准确的公车数量公开,公车运行成本信息的公开顺理成章。例如,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公车油耗和运行费用支出月度、年度报表统计项目就包括车辆品牌、车型、排气量、维修保养费、燃油费、过路过桥费、交强险、商业险、账面资产价格、车队人数、人员费用等,可谓是一笔细账,而这些信息没有理由不向纳税人公开。
据新华社电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均为
本报记者赵鹏网络支持京华网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