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代理扫墓业务开始走红 情感内涵何处安放

2011年04月06日 13:2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继绿色祭祀、网上祭祀等新兴祭祀方式近年来兴起之后,一种代理扫墓的业务开始走红,从业者称月入数万元。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社会争议,有人表示祖先之祭不可假他人之手,否则为不尊;也有观点认为,时代、环境在变,代理扫墓可以理解。(4月5日《重庆晚报》)  

  代理扫墓,情感内涵何处安放

  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一切都可以假人以手“代理”。常见的打官司、搞诉讼、签合同都有大量的“代理人”。用金钱雇佣劳动或购买智力,这无可厚非。但凡事应当有度,超范之后,除了形式上的相似之外,代理的内容却完全变形走调。比如代理扫墓,其间的内涵和意义就完全变了味。

  假若没有了内涵,一切形式都是敷衍——这就好比一个赝品,外形跟正品一模一样,但内容却完全不同。清理墓地、摆放祭品、烧香、念悼词、磕头、放声大哭、喊声爸妈,一切都跟真的一样,可拜祭者只不过是一个花钱雇来的“托”。看似生动而真实的表演,全都是虚情假意。要知道,没有真正的血脉关联,又何来的真心表达和真情流露呢?

  假若一切表达都可以代理,那么情感内涵就无处安放。比如,代理看望父母,礼物无比贵重,称呼无比甜蜜,形式无限周详,可父母的感受,是亲自探望所能替代的吗?从某种意义而言,父母需要的不是礼物,而是子女探望所体现和表现的浓浓亲情。于祭祀而言,道理同样如此,失却亲历亲为的代理,在“天堂的灵魂”何以消受这份虚假的孝心呢?

  一个人只要真有祭祀之心,孝顺之意,就应当体现出诚心实意。在这种情况下,环境、时间、工作、路程就成不了羁绊。一次真心实意的祭祀,比一百次花钱应付更有意义。这其实已经不再是祭祀的形式问题,而是祭祀的性质问题。祖先之祭假他人之手,不是尊敬,而是亵渎。至于请人代哭的灵堂,不是悲情而是闹剧。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春生则认为,有些事情可以变化,但有的东西不能改变,宁愿几年去诚心地拜祭一次,也不要请他人代为拜祭。诚然如斯。如今,人情的淡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形式的注重,而忽视了其表达的内容。结果,吃请喝送的样式越来越丰富,精神层面却越来越匮乏。年味的失去,传统氛围的失去,根本原因在于个人情感的变异。功利的心态,使人与人已经变得相当疏远和隔膜。假若没有了情感的依托,一切热闹的拜祭,都是一种假象。

  时代、环境在变,但做人的基本伦理应当不会变,某些特定表达情感的方式应当不能变。代理扫墓无法替代情感,假若围在身边的“孝子贤孙”只是一个外人,假若声嘶力竭的跪哭者只是一个“代理人”,于个人来说是一种悲哀,于社会来说,同样是一种悲哀。  (堂吉伟德)

  代理扫墓,应给予宽容理解

  清明节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很大原因在于这个节日被赋予了很多感情色彩。人们在这一天,遥想着已故亲人,表达一份孝心,寄托一种哀思,这种感情的表达与传递,升华了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对于这么一个严肃而且庄重的节日和文化,任何试图用金钱来代替一些什么的做法和想法,都会受到质疑。比如代理扫墓业务就被很多人划归到上坟烧纸之类的假孝心之列。

  说实话,代理扫墓除了雇人磕头、代替喊爸妈等比较雷人的项目外,其形式并非一无是处。就像中山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刘晓春所说“如果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实在无法亲自到场,请他人代为表达自己感情的,也可以理解。”因为,扫墓只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形式,既然他们能够想到请代理扫墓的,说明他们内心深处已经记住了清明节这个节日中所代表的一些传统文化。只是碍于一些客观因素而无法亲自去传承这种文化而已。你可以说,他们是在选择另一个途径来表达孝道,但却不能像绝大多数网友那样,一刀切地认定这就是在用金钱衡量孝道,这不客观。

  就像敬老院一样,不少人之所以将老人送到敬老院,大抵是因为工作太忙,无法更好地尽孝道。他们也是在花钱,请专业的人士来帮他们尽孝道,能说这些人不够孝顺或者表达的是假孝心吗?显然不能。他们能够想到将老人送到敬老院,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表达孝道,只不过他们用了一条跟别人或者一些传统思维不同的方式尽孝道而已。人们有权不认可,或者说不符合一些传统规律,但却不能说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或者不孝。当然,也不排除少数人有条件与老人住在一起而违背老人意愿、应付式地把老人往敬老院送,但这应该是较少数。

  社会高速发展后,社会上的很多现实与传统观念形成误差。就拿清明节扫墓来说,有几个人不想亲自扫墓?但碍于一些客观条件,他们可能无法亲力亲为,于是无奈选择找代理扫墓。这时候,整个社会应该给予这个群体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孝心和尽孝道的机会,就像呼吁公众文明祭祀那样。不能因为他们没有按照传统文化形成的路径尽孝道就是不孝,就认定他们是在用金钱来衡量孝心。因为,真正的孝心,在于行孝者是否真的想尽孝,而并非在于他们采取什么方式或者花了多少钱,我想,这或许才是清明节文化的真正内涵吧。  (傅万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