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不是冒险,更不是犯险。被困“驴友”全部获救,但代价不菲,因为动用了难以量化的公共资源。
4月3日晚上,北理工38名师生和1名公司职员,在房山周口店地区猫耳山登山踏青时,迷失方向,被困山中。警方调集消防、巡特警等多警种近300人,经过13个小时的昼夜救援,39名被困“驴友”全部获救。
这场生死接力的大救援,从中可以看到职能部门对生命的尊重。一是不舍昼夜、不辞辛苦。事发地点,地形复杂,山路陡峭,再加上天黑路滑、被困者手机信号不稳定等多种不利因素,搜救工作十分困难,可以说救援本身就是一种涉险。二是,不惜人力、不惜财力。接警后,北京警方和消防共派出近300警力进山搜救。此外,警方首次出动直升机进山搜寻被困者。
年轻人应该有一点探险精神,多些求索、多些探险,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及挑战自我,未尝不可,但探险不是冒险,更不是犯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事发地猫耳山目前尚在开发中,并非旅游景点,近年时常发生登山爱好者被困之事。身为北理工“风信子”登山社团成员,他们不是不知道此举的危险性,为何执意涉险?有被困学生透露,多数参与者对猫耳山环境不了解。连了解都不了解,就敢涉足,这是勇气还是草率?
最终,被困“驴友”全部获救,但代价不菲,因为动用了难以量化的公共资源。有网友表示,想知道这次被营救的学生是否要对他们的行为负责,是否应该为这次出动的大量警力埋单。全力抢救被困学生,是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道义。而网友之所以要求被困者承担国家为之付出的大量人力和财力,实际上是表达一种不满,即因个人的盲目、草率或贪图一时之快,耗费了大量公共资源。这些探险者都是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该具有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动辄因自己的行为消耗公共资源。
也许不必一味指责不谙世情的学子,他们的盲目探险也是教育缺失的表现。有个细节是,记者多次致电,但北理工宣传部的负责人始终不接电话。出了这么大的事,学校没有积极的公开回应,耐人寻味。
近年来,群众性探险旅游活动导致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这当中折射出安全监管的欠缺。我们目前缺少针对探险旅游活动的法律法规,让探险旅游活动组织成了监管的“真空地带”。这次营救结局皆大欢喜,但“驴友”为何会被困于险境,其中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不能就此画上句点。 (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