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人民网:4000万的“身价警告”或曝教育伦理异化

2011年04月06日 16:5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3月6日《天府早报》)

  徒贵师荣,这无话可说。北师大教授董藩的“警告”算作一种激励也不为过。其间透露的信息,表达的是一种双面意境,一则40岁没有4000万元的身价是其本人的耻辱和失败;二则这意即是自己教育的失败,对他本人来说,意即是一种耻辱和失败。

  小小“博言”,激起一片争议——关于教育、理想、价值。孰是谁非,或许公道自在人心。市场经济条件下,用金钱去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并不背离规则。比如财富榜单上的一串一串数字,虽为符号实为价值。于师者而言,教授希望自己的学生经济上富足也算是胸怀众生的表现。但这样的价值传输,当重于质而轻于量,可以鼓励却不必强求,泛化但不应量化。财富可以作为评定个人成败的一个标准,但前提是必须基于社会贡献。

  4000万的“身价警告”有两个误区,一是身价应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是个人所有财富的累计。既有现金层面的考量,也有发展潜力和无形创造力的统计。比如一个人虽然没有4000万元的金钱,但个人智慧和才智却能够达到。二是身价不应局限于个人,而应放之于整个社会。假若一个人能为社会创造成千上亿的财富,他的身价就无法估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个人财富可能不及一个体户,但两者在身价上无法比拟。

  发家致富没有道德原罪,但诉之于师道,却有悖伦理。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就是一种耻辱和失败,这不是受教者的耻辱和失败,恰是当代教育的耻辱和失败。教育者自身的人格精神都没有树立起来,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定别人的耻辱和失败和失败呢?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小学生从小立志做贪官的理想,其实于教育和现实之中,能够找到注脚。

  即便回归于家庭和社会教育,除开当事者自己,也没有人理由和资格去要求别人拥有多少财富。况且成功的道路千万条,金钱多少并不能作为唯一评定得失标准。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容忍别人“立志做富翁”,却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富翁”。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纠偏和引导,而不是要求和强迫。否则,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换位思考,那董藩教授的老师,又会给他规定一个什么“身价”,才能作为双方见面的资格呢?但愿同身价4000万元的“微博放话”只是为上获取占击率的一种戏言,而不是心存于胸的评定标准;只是教育个体的奇思怪想,不是整个教育整体的一致认识。否则,教育伦理的异化到如此地步,不啻为教育及整个社会的耻辱和失败。(堂吉伟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