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纷纷出台备受关注 中端人才质疑新政“嫌贫爱富”
随着深圳人才中长期规划、孔雀计划等一系列人才规划出台后,深圳人才安居房政策也开始逐步落实,除了高层次人才外、高级、中初级人才也在范围之内,社会反响巨大。
然而,细看之下,政策部分限制条件,却把大部分人才排除之外,遭到市民、企业等质疑,他们认为政策有“嫌贫爱富”之嫌,因为政策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高层次人才,而对中端人才不管不问。企业认为,恰恰中端人才是深圳人才体系的核心,是流动性最大,也是最需要苦心经营的。
政策速览:人才引进多项“诱人”优惠
记者昨日从人社局获悉,针对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1+5”文件正式向社会公开,记者从《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定待遇办法(试行)》中看到,经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除了享受人才安居计划等人才政策外,还可以享受包括居留和出入境便利、落户、子女入学等的特定待遇。
而另一重磅政策是人才安居政策,面向各层次各类人才,均可享受从200~2000元不等的租房补贴。住建工局也透露,首批“人才安居工程”的104家企业,共计10813名人才,已通过审核,将于近期获得货币补贴。
疑问:
人才安居政策
“嫌贫爱富”?
政策让不少人受惠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失落,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如人才安居政策的前提是“在本市未拥有任何形式的自有住房、未在本市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的中初级人才和新引进高级人才”,除了职称、学位和年龄条件外,还必须符合“工作单位属于本市人才安居重点企事业单位名录范围”。
换言之,只要能在“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作,只能享受租住补贴,政策不以“人才”论英雄,以“工作单位”定“生死”。
李小姐所在的南山区某软件公司,早于2007年即被认定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但却不在政府的“重点名录范围”之内,“政府不要总是照顾国资单位和重点单位,他们完全有能力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反而是这些夹心层处于上升期的企业,要自己解决这类问题,但又得不到政策的照顾。”李小姐说,稳定中端人才是他们公司的重点,而她的公司也花费了不少的人力、财力,“公司自己有尝试去解决住房的问题,只要是通过了试用期的员工,都可以申请员工宿舍,还有班车接送上、下班。”
呼声:
留住流失最多的
“中端人才”
“研究了最近出台的吸引海外人才的‘1+5’配套文件后,我发现它们针对的只是高端人才,而对于普通专才和海归人才的提及少之又少,而恰恰这一部分人才才是全市人才队伍的主力,是需要用心去留的。”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的金焰律师向记者“炮轰”了深圳未来十年的人才发展规划。
金焰说,以他的观点来看,这一系列的人才新政至少有以下弱点:首先,政策方向上来看,吸引人才不如吸引优质企业,“优质企业来了,自然带来了优质人才,而即使来了人才,没有发挥才能的平台,也是难以留住的。”
“吸引高端人才的方式并不能仅靠物质,特别对于海归精英来说,他们在国外可能会享受到更丰厚的物质待遇,而创业环境才是他们最为重视的。”金焰说,再则,从层次上来看,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中端人才,因为留住人才的核心并不只是在于高端人才,而中端人才的流动性则更大,这一部分人正是未来的”绩优股”。“从我们律师事务所的情况来看,走得最多的也是‘夹心层’,因为高生存压力下的他们享受不到政策的优待,无奈去了二、三线城市,造成人才流失。”
个案:政策今非昔比
龚小姐2005年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她当时选择的第一个创业城市便是深圳,“因为我师姐2000年回深圳享受了许多优厚待遇。”龚小姐告诉记者,她的创业选择从南山海岸城开设“格子铺”开始,期望能得到第一桶金。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创业的阻力如此之大。“贷款贷不下来,租金没有优惠,而且由于户籍政策的限制,连购房都成为泡影。”龚小姐咨询过深圳人事部门,人事部门表示,随着海归人才猛增,优惠标准也“水涨船高”,目前重点优惠的对象集中在高端人才。文/ 记者廖嘉明、 阮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