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汶川地震遗址上的爱情:“再一次拥有家的温暖”

2011年04月18日 15: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清明节临近,三年前被大地震毁城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废墟已经改建成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供人们祭奠凭吊遇难者。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中新社广元4月18日电 题: 屹立在地震遗址上的爱情:“再一次拥有家的温暖”

  作者 徐杨祎

  “老婆,马上就3年了,你和爸爸他们在下面都可以放心了,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我和儿子也拥有了家的温暖。”46岁的何先通手持菊花,面带微笑,站在青川东河口地震公园祭祀台前,对着长眠于此的亡妻娓娓诉说。

  汶川大地震后3年来,青川东河口村民何先通每天清晨都会将妻子、父亲、弟弟等12名亲人的名字擦拭干净,并为亡妻献上一朵沾着露珠的菊花。何先通指着刻有5000多名青川遇难者名字的石碑告诉记者,“这个祭祀台下面就是我地震前的家,现在这里被抬高了整整110米。”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何先通远在山西打工避过一劫,儿子也在外读书幸免于难,但妻子张发英和父亲、弟弟等12位亲人却被爆发的山体所掩埋。震后第三天,他回到东河口,跪下给亲人们磕了三个头:“我真的是没有能力救你们,你们到天堂不要埋怨我。”半年后,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成,何先通成为这里唯一的卖花人。“忘了亲人不可能,老想着也不行,生活总是要继续的。”

  如今,何先通已从独自守着废墟卖花,变为两个人守着遗址共同祭奠亲人。同岁的卿广玲带着对何先通的心疼与怜惜,走进了他和儿子的生活,一起照料花店小卖部,携手自建新房,购置新家具。何先通至今仍然记得,2009年7月,卿广玲站在他面前所绽放的第一个微笑,“我们年龄大了,说不出来究竟是什么,但是她让我重新拥有了家的温暖。”

  说话间,一些游客涌向小卖部,何先通看见独自张罗的卿广玲有点忙不过来,赶紧走上前帮忙。何先通一边向游客介绍震前的东河口是如何秀美,一边搬货拿货,渐渐地额头上布满了细细的汗珠。忙于收钱的卿广玲见状拿出纸巾细心地为爱人抹去汗水,恩爱之情不言而喻。

  除了经营小卖部外,何先通还贷款买了一辆轿车,为附近村民和没有带车的游客提供方便。“现在每天收入差不多100元左右,每个月扣除1500元的按揭款,也仅够日常的生活和儿子读书的开支。”尽管现在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何先通觉得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房子修得结结实实的,路也修通了,家庭也变得完整了,你说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谈起未来的打算,何先通告诉记者,3年守孝之期马上就要满了,他将要为自己和卿广玲下半辈子的日子努力。“儿子的工作已经找到了,我跟广玲可能会离开这里,去外面做点生意,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没有澎湃的情节,没有绚目的婚礼,但这段绽放在地震遗址上的爱情故事,仍让观者感慨、听者动容。听到何先通的述说,来自北京的游客蒋菡十分感动,“这份爱情虽然看起来很平淡,但个中的幸福不是我们外人所能够领会到的。”

  阳光下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显得格外宁静,一排排崭新明亮的民房坐落一旁,人们脸庞上的微笑与灿烂的阳光交相辉映。如果不是狰狞的地震石、十字架形的穿斗挑梁,没有人会相信,这里曾经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爆发点,这里曾经满目疮痍。

  五月国殇,隐与于此,三年重建,这里又再次充满了爱和生命的希望。(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