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继续把充分就业放在优先位置

2011年04月19日 10:5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久前,我国公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人们注意到,增加就业、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成为未来5年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被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受到高度重视。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

  “十一五”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记者:就业是改善民生的大事,“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

  尹蔚民: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5年间,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年均1100多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达到4500万人,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2700万人,就业保持稳定;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建立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2010年末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务工1.53亿人。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复杂背景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应当说是来之不易的。

  “十二五”规划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提出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未来5年劳动力仍供大于求

  记者:“十一五”已经取得了很好业绩,未来5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如何?

  尹蔚民: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十二五”期间,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劳动力在2500万左右,比“十一五”期间多100万。其中,高校毕业生每年近700万人,中专、技校、初中、高中毕业不再升学的学生也在700万人左右,同时还有失业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而每年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是1200万,缺口在1300万左右。所以,中国的就业第一位的问题仍然是供大于求。另一方面也存在结构性矛盾,也就是劳动力供给和岗位需求不相匹配。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这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有企业环境、薪酬的因素,也与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念、就业预期变化有关,还有劳动者技能素质和企业岗位不相匹配的原因等。

  此外,在“十二五”期间,每年还要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800万。中国依然是一个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人口红利期还不会过去。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

  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记者:政府将采取何种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力保完成预期目标? 

  尹蔚民: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将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为劳动者创造平等就业机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的规模。落实和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同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对未能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创业培训,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人员纳入培训范围。

  此外,还要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记者 梁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