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们每周一开一次
的对线路感兴趣,有的对统筹调度感兴趣,有的对车型感兴趣,有的则对票价感兴趣。”
青岛市民管局局长张志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6000多个,“还有一种组织形式是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登记门槛比较低,青岛有2000多个。至于没有注册登记的就无法统计了。”
“我们就是当年的‘民兵’”
无论是李延照还是张凯,都认为他们的“组织”是政府的“辅助力量”,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像战争年代的民兵一样。”李延照觉得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灵活机动”,有任务时能很快集结起来,任务结束后又迅速化整为零,各忙各的。
2009年5月8日,国际红十字日,青岛市红十字会组建了8支志愿队,“我们是其中之一,负责应急通讯。”
那天搞了一个演练,8个志愿队共同配合救一个人。“山地搜救的上山之后,我们负责应急通讯的体力不支跟不上,我们跟上了,医疗队则跟不上。”
会,周三进行体能训练,一般都会选择晚上,白天各忙各的。而周日的时候会进行登山训练。
李延照现在是一名送水工,“以前还卖过服装”,但是他坦承,家里的支出主要还是“靠老婆”。
“现在我们大都是从青岛红十字会接到救援指令,然后就会通过无线电台、手机飞信和QQ群发出集结令,半小时之内就能到办公室集结完毕,然后整装出发。”
“有时候我正给客户送着水呢,突然来了集结令,我关上车门就走。开始有的客户还挺生气:‘你水挺好,服务态度不咋样啊’。之后知道我干什么去了,也就理解了。”李延照说,每次出任务,一般都有10个人以上。
张凯倒不会耽误自己的工作,他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维护网站。
“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每天都5个小时以上。”张凯上班干两天休一天,而休息的这一天他基本都会在网上。
“刚开始呢,纯粹是我们一群爱好者在群里讨论着玩。”后来,青岛交管局、运管局在网上进行访谈时,他们就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我们提的都不是一些比如‘我家门口为啥没有几路公交车’之类的问题,而是一些公交统筹、线路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渐渐地,交通俱乐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后来开始主动找他们征求一些意见和建议。
“比如城阳要实现公交一体化,政府部门就让我们提一些意见和建议,我们在网上进行征集,然后经过讨论和论证,整理之后交上去。有不少都被采纳了。”
在啤酒节和糖酒会的时候,俱乐部还组织志愿者去现场,为乘客提供现场咨询。
“因为这是大家的爱好,所以积极性都很高,自律性都很强。”张凯说,他们“负责人”的职责就是对报名志愿者进行排班,“有时候志愿者太多了还要经过筛选。”
“社会组织成员是因为兴趣爱好才聚在了一起,所以凝聚力非常强,办事效率也非常高。社会组织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很多不足。”张志勤认为。
“一句‘谢谢’足够了”
张凯从来不觉得把大把的时间花在“青岛交通俱乐部”网站上是一种浪费。
“我们肯定不是为了金钱。当我们的建议被政府采纳的时候,我们获得了一种满足感,这比金钱更受用。”
张凯说,通过与政府的合作与沟通,政府会把一些最新的信息透露给他们,让他们提意见和建议,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了满足,而他们为政府提供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在帮政府的忙,“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李延照的救援队办公室,墙上有一面锦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送旗人的落款是:盐城路6号登山队,时间是2010年6月28日。
“那是6月5日的时候,我们救助了一个65岁的老人,他的脚踝扭断了,被困在李沧区一个山上。我们把他救下来送到医院,医生说再晚一个小时老人的脚就得截肢。”
“后来他老伴给我们来送锦旗,给我们磕头,还给我们钱,被我们婉拒了。”就是这面锦旗把李延照感动了,“这首《游子吟》是一位母亲写给儿子的。她把我们当成了亲人啊。”
很多人也不理解他们:花了时间不说,装备自己买,甚至连油钱都要自己掏,你们到底图个啥?
“我们啥也不图,一句‘谢谢’足够了。”李延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