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孙文辉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小天使基金办公室劫持一名工作人员,被警方控制。在此之前,他因儿子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无钱医治,求助小天使基金被告知不在救助范围。4月25日,被鉴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孙文辉被取保候审,回到了河间市。回忆几天前劫持场景,他表示很想当面对那位大姐说声“对不起”,也希望别人不要学他,给社会添乱。
因为无力医治病重的孩子,孙文辉奔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求助。而当被告知不在救助范围,爱之切,急之切的他选择了最为极端的方式——挟人质以求助。不管怎样,这样的突破法律底线的行动,都无疑是最坏的方式。
孙文辉触法了,但触法原因不忍窥之。一来,尽管我国医保体系正逐步完善,国家的财政补贴也在持续增加,但毋庸讳言的事实是,“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极端现象依然如初。二来,除却国家的直接扶助外,民间的救助组织和相关民情反馈体系仍然孱弱。这些或许都可以说是压垮孙文辉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现实而论,孙文辉不是类似“走投无路”而心生暴力的孤例。如是与法治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场景,显然都指向同一个社会性软肋:自我救助和利益诉求能力的低下。
单就孙文辉的例子来看,取保候审的结果至少暂时证明了法律的人性与温情的一面。但同时,一个更为深远的疑虑就是,如果这样的违法行为都能以“无奈”、或“心因性控制能力减弱”的理由被宽恕,那么会不会引发后继者的竞相仿效呢?不宽恕,则太无情,宽恕了,则恐造成进一步的溃疡。这样的两难要解决,必定要读懂孙文辉们的悲怆与无奈之后。(朱昌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