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新丰等地的旱情尚未缓解,地处粤北的乳源等石灰岩地区旱情又骤然加重,羊城晚报记者连日调查发现,乳源县大桥镇、大布镇、洛阳镇三镇至今已有3万亩水田因为缺水而无法耕种,而韶关全市目前已有20.8万亩春种作物不同程度受旱,受旱面积接近全市春种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中6.5万亩作物重旱,翁源、新丰等地有4万多群众饮水困难。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因资金掣肘导致灌渠老化失修,也是粤北地区旱情蔓延的一大原因。
今年春旱史无前例
据乳源气象部门公布,今年降雨量与上年相比,减少了70%,第一季度降雨仅200毫米。因干旱影响,乳源石灰岩山区和平原区蔬菜均大幅度减产,与往年相比减少一半以上。在乳源县大桥镇中冲村,村委主任朱志伟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耕生产推迟了,往年到了4月份,大部分水田已犁耙完毕,而今年因干旱,几乎还没有开始耙田。
记者实地走访了乳源县30多座山塘,全部水位下降,其中20座还有一些水源,10座已断水,个别塘底干裂。大桥镇一座山塘的田螺、花贝等因无水而干死,大量贝壳裸露塘底。
据该县水务部门的专家指出,今年春季,乳源特别是石灰岩山区出现严重的大旱现象,实为罕见。据资料查明,只有上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出现过春季干旱,但都没那么严重,而今年的春旱则面积广、范围大、时间长。40年代和60年代的干旱时间分别是26天和38天,而今年的干旱至今长达80多天。
灌渠老化加重旱情
粤北山区曾因灌渠老化导致旱情不断(详见2008年12月29日羊城晚报A9广东版报道),此次旱情加重是否与灌渠失修有直接关系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持续高温少雨是此次粤北旱灾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而灌渠老化、失修亦加剧了旱情的蔓延。在翁源,年久失修的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在去年特大洪灾中被冲毁,由于抢修资金缺口高达2000多万元,大量灌渠和山塘水库至今依然无法正常运转,部分抢修完毕的水利设施因为在维修过程中开闸放水,使得水库蓄水有限,在长时间降雨减少的情况下便很快干涸见底。
在乳源县,尽管此次受灾的大部分都是石灰岩地区,但因灌渠老化失修而无法正常耕种的农田依然占到了全县受旱面积的三成。乳源县农业局局长姜会宽告诉记者,目前该县共有主灌渠60公里,但至今仍有超过五成的灌渠没有实现硬底化,很多灌渠都处于半运转甚至无法运转的状态,导致部分水尾田旱情加剧。
乳源县已对干旱的水田作调整,把种水稻改为种蔬菜或其它粮食作物。(记者 彭卫 通讯员 赖南坡 蔡明清 摄影报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