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文昌5月3日电(记者 王辛莉 付美斌)随着中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建设进程加快,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安置区越来越热闹。近日,记者走访文昌航天搬迁安置区,获悉目前近800家农户、约3000人已搬进新房,他们开始慢慢适应新的生活。
记者驱车刚进入文昌市龙楼镇的镇口公路,眼前便出现一大片白墙红瓦的群楼,紧依公路两侧错落有致。整齐美观的航天安置别墅楼房迥异于文昌传统乡村建筑。
走进小区,村道宽阔,每户人家的前庭都有一个小绿圃。记者随意走进一户敞开大门的人家。主人郑阿姨告诉记者,原来她家在龙楼镇星光村委员会的昌后八村,因为是航天发射基地的核心区,整村都必须搬迁。她家五口人,分配到175平方米的三层别墅。
记者参观室内,七间卧室、两厅一厨三卫,楼上有两个大露台,楼下有一后院。房子被主人收拾得干干净净。“老家有大大小小瓦房八间,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原来的好很多!”郑阿姨的丈夫对记者说。
文昌航天发射基地于200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项目用地面积17478亩,涉及文昌市龙楼镇、东郊镇、文教镇和文城镇清澜共57个村民小组、1960户、9498人,其中24个村庄需整体搬迁。目前文昌发射基地已完成征地16068亩,占总面积的近98%。
据了解,文昌市采取统一建造公寓楼、连排式低层楼房和货币补偿三种方式,对被搬迁户安置。龙楼镇航天安置区共有62栋楼房,总建筑面积逾8万平方米。“绝大多数搬迁户的居住条件获得了改善”,郑阿姨的丈夫说。
他表示,搬迁农民都获得一定数量的现金补偿,但大家都在考虑今后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如何安排好未来的长期生活。前段时间,政府给搬迁农民培训创业,项目包括建筑、餐饮、种植养殖等,“农民文化知识普遍较低,航天项目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农民不懂干,就业存在困难。”目前,他在邻村暂时没被征用的土地上种西瓜。
今年60多岁的薛贵平也正在努力适应新生活。他和儿子两家分到两套105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儿子一家三口到海口打工了,他留在文昌看家。“补偿的费用一部分用来装修和购买家具,留一部分养老。”他说,现在他和老伴每月共领到政府110元的养老费用,日常生活用品都要用钱买,他为今后的生活有些担忧。
家住星光村村口的黄良月一家正在准备搬迁新居,记者近年曾多次到访他家。黄良月家原有一些土地,家里还开着一个小杂货铺,手里有一笔安置费让一家之主的他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心里有一些底。
和黄良月的家相隔数百米的五湖村也将整体搬迁,该村地少人多,村民还正在和政府协商补偿搬迁事宜,但他们明确表示,支持国家发展航天事业。
另外,和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配套建设的航天主题公园正在征地之中,目前已完成50%的征地任务。
中共文昌市委书记裴成敏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坦言,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做好航天搬迁农民的就业工作,希望搬迁农民未来生活有保障,不致让失地农民成为贫困人群,并通过适当方式指导搬迁农民合理支配补偿费。此外,文昌将通过调整利益分配机制给农民未来生活预留更大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