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南水北调河南8.6万移民搬迁侧记

2011年05月05日 0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淅川5月4日电 题:南水北调河南8.6万移民搬迁侧记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水好,这里的水特别甜!”

  一首二胡曲《一枝花》作罢,15岁的徐摄苏告诉记者,家乡的水最值得留恋。

  5月4日下午,中新社记者来到她即将离开的家园——河南淅川县大石桥乡西岭村。明天就要离开故土,徐摄苏心中不舍得,“老师说这首曲子有悲伤之意,那就让我为家乡演奏一曲吧”。

  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之上,早在1958年就被作为中国南水北调的水源枢纽动工兴建。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水源丹江口大坝自2005年9月开始加高续建。续建完工后,这里的3个集镇、36家工厂及大批的基础设施要被淹没在丹江水下。为此,淅川县需要搬迁16.2万人,目前已先期完成7.2万移民搬迁。

  5月5日,河南省将启动南水北调第二批8.6万移民,徐摄苏也在其中。他们的搬迁将为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20多个沿线城市,在2014年顺利喝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入的水。而刚刚进行完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考试的徐摄苏,希望能在北京跟名师学习,成为一名二胡演奏家。

  在徐摄苏的眼中,丹江水哺育了自己15年。但移民到新的地方,房子变大了,生活、交通更方便了,“心里是既高兴又不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总长1270多公里,规划年调水规模为130亿立方米。记者在需要迁徙的河南淅川县大石桥乡西岭村看到,拆除房屋、变卖家具……整个村子充满了大搬迁的紧张氛围。

  70岁的刘有山在收拾完行装、整理好所带物资后,带领儿孙们到祖坟前祭拜祖先,叩别先辈。他说,这里是鱼米之乡,从自己记事起就没受过灾,“离丹江近、风景好,山上有桔子树,天干三年都不会断青。”

  刘有山告诉记者,淅川这个地方水源条件好,水里能洗衣服、能做饭,还能饮用。他说,要说不舍得,那是确实不想走,但南水北调是大事,咱不能拖后腿。

  不过,对于新的地方、新的生活,刘有山充满期待,“小孙子上学方便了,这是利于后代的事情。”

  天暗下来,61岁的李敬才摆好酒菜,准备约上明天搬迁的老友聚餐。对于新家园,他表示,自己很满意,新家比原来条件好,离市区也近,“只是过去的老朋友不知何时再相见了。”(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段红彪】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