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8岁以上都要转入农业生产的要求,新疆部队13个师中,除了留下一个师继续担负国防使命以外,其他的12个师全部由军人变成了垦荒职工,359旅旅部也改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一师。
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当全国的大批青年走进新疆、走进兵团的时候,由359旅改编的农一师,也迎来了45784名上海知识青年。
这是一次革命老兵与青年学生的大融合。359旅把“南泥湾”的旋律交织在“中华儿女志在四方”的歌声中,他们共同让塔里木荒原辐射出更大的建设热浪……
矗立在农一师阿拉尔市绿洲上的这座现代建筑,像家谱相册一样记录着359旅官兵从战斗英雄到生产模范的传奇履历。
阿拉尔绿洲位于塔里木河中游,这里曾经是一片原始的蛮荒之地。
359旅把40万亩的沙井子垦区命名为金银川之后,又将21600人的垦荒战旗插进了阿拉尔垦区。
他们在这里搬走了14万座沙包,修建了6100座水利设施,灌排水渠道长度达14000公里。
62年来,359旅的老兵和他们的后裔们,在荒凉的塔里木河两岸开垦了210万亩良田,他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前沿建起了阿拉尔市和16座农垦团场。因而,这里的沙尘暴和大风强度减弱了一半,降雨量也增加了60%,生态环境和局部气候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如今,塔里木河两岸的绿色植被已经增加了150多倍,农一师垦区成了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
每天清晨,在塔里木河北岸的阿拉尔绿洲上,都会飘起南泥湾的歌声。歌声是从359旅小学里传来的。这座学校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晓明捐助的。
359旅曾经是贺龙率领的120师的一支精锐之师,在它远赴新疆的征途上,始终牵挂着这位元帅的思念。
这座学校是359旅在开发阿拉尔荒原的时候创办的。50年的岁月,孩子们的心中一直牢牢记忆着父辈们为这里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歌声连接着历史,而这些历史仍然沉淀在和田的沙漠深处,成为老兵们情思梦绕的旋律……
1949年11月28日,李炳清所在的359旅719团刚刚抵达阿克苏,便传来了敌对分子阴谋在新疆和田策划武装叛乱的消息。将士们鞍马未卸,又经历了一次更为艰难的行程,步入了被当地群众称为进去出不来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经过18昼夜的艰苦跋涉,719团长途行军790公里,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叛乱计划。
随后,719团将它的3个营,驻扎在和田地区最贫困的于田、洛浦和墨玉县,这里全部是被沙漠隔绝的地方。官兵们从此以后就像红柳和沙漠植被一样与荒地为伴,长在新疆南部最偏远的土地上。
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时,他们被划归到兵团农14师47团,都变成了屯垦戍边的军垦职工。
在47团的团部旁边,有一片地叫“三八线”。
这是一块300米宽、800米长的条田,田里田外两种命,阴阳相隔不同天。“三八线”是719团老兵的坟墓园。
62年前来到这里的1800名年轻士兵,如今只剩下这十几位老人了。
那些骁勇善战的炮兵、工兵和机枪手们,已经把他们的灵魂溶在了这块条田里。
82岁的李炳清,只知道自己是四川射洪县人,但他的老家在哪个村,已经记不清名字了。
他们当中,还有一些人一生都没有去过48公里以外的和田市,也没有见过乌鲁木齐广场上专门为他们雕刻的“进军新疆纪念碑”。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巩乃斯河畔,是359旅717团的驻扎地。
在延安时,是他们第一个进入南泥湾开荒工地;
在南下北返的战斗中,全团1300名官兵,只剩下了228人;
在翻越祁连山雪峰时,这个团又冻死了26人;
1952年,他们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调到伊犁的新源县以后,全团有90%的官兵在剿匪的暴风雪里都被冻伤。有12名战士死于匪徒的枪口下。
在伊犁酒厂的东侧,有一座宽宽的庭院,庭院里住着48户人家,在每户家庭里忙碌的都是两鬓斑白的女人。她们都是717团老战士的遗孀。这座院子被外来人称做:“女人村”。
她们不想回到各自的老家,也不愿意迁到城里的儿女家中,住在这里,仿佛还在丈夫的身边……
更多的时候,她们会围坐在一起聊天,诉说她们曾经走过的那些青春足迹……
在年复一年思念丈夫的日子里,她们也像秋天的庄稼一样,叶子黄了,等待着被收割之后,静静地融归于土地。
她们相互之间也会告诉对方说:再过几年,我和丈夫就要见面了。在那个世界里,我们还要在一起开荒、种地、守边关……
汗水滴在新疆热土 骨灰撒遍天山南北
这条以身相许,生死共荣的命令,是王震对新疆的情爱,也是359旅老兵们一生的归宿。
1953年,王震调离新疆,在调离新疆后的岁月里,王震先后19次回到新疆,回到他深情关注的土地。
1993年3月18日,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这位359旅的老旅长,走完了他的传奇人生。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王震还特意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为新疆各族人民站岗……
当运载着王震骨灰的飞机飞过天山山脉的时候,天山脚下,那一株株胡场、一片片农田、一座座工厂和学校,仿佛都惦记着和将军的那个约定,都在静静地等候着他的到来。
昨天的359旅,把它的战斗故事和大生产成果留在了延安和大西北地区;
后来的359旅,又把全部的汗水和艰辛留在了新疆,留在了塔里木盆地。
今天,他们的身影已渐渐的模糊。
自从兵出南泥湾之后,他们就再没有回到故乡,他们在风雨中与新疆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