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都江堰5月9日电 题:再生家庭的愿望:让孩子平平安安活着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立夏之后的都江堰聚源镇,微风习习,格外宁静。已经3年没碰麻将的刘燕,得知记者要来采访,趿拉着鞋飞快地跑在村口等着。
她的小儿子叫高重生,09年元月出生,是汶川地震后当地出生的第一个“再生宝宝”。为了能让这个家中唯一的独苗健康平安,刘燕让村里人给儿子起了个小名叫“杨根”,按照当地的习俗,这样会好养活。
刘燕总是有意无意拿小重生的一切与在地震中逝去的大儿子比,例如长相,胖瘦,会不会调皮,喜欢吃的食物。即便眼看着2岁的小重生跌倒,她也没有上前扶,“我希望这个孩子与大儿子一样坚强,有毅力”。
尽管3年了,刘燕嘴上不愿意多谈大儿子,但与记者聊天时还会不经意间说起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很节约,懂得心疼人。
“他从小学考试就前三名,到了中学还是。”刘燕说,过去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大儿子的奖状,她觉得那才叫幸福。
但是墙上原来贴的奖状,已经被她一张一张撕掉,地震之后,这些属于全家人的幸福,让人看了会钻心的痛。
大儿子的房间现在还是空着,曾经睡过的床也已折叠起来,但读过的书刘燕一本都没丢。“他最喜欢看三国演义,还摆在柜子里,如果想看了,一定会在天堂看的。”刘燕说。
3年前,那场大地震夺走了聚源中学283个孩子的生命,正在读初三的大儿子就此离开了人世。她说,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就瘫倒在了地上,感觉天塌了。
生前,大儿子曾念叨着用攒下的零用钱买一部500元的手机,但刘燕一直不同意。她总是觉得,农村娃娃用手机会太过奢侈,等上了大学再买也不迟。“如果他还活着,今年就要高考了....。.”
现在,刘燕兜里揣上了那部儿子喜欢的手机,“我摸到它的时候,就好像摸到了儿子的额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了许久的她,痛快地哭出声了。
在地震后第78天,四川省“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工程”在灾区全面启动,涉及14个市、54个县、1041个乡镇。官方的这一举动,让无数失去孩子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为了不让丈夫80多岁的奶奶和公婆太过悲痛,刘燕也决定再生一个孩子,起码给老人有个交代,给自己有个盼头。
1年后,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像一道道阳光透过层层云雾,重新照射进这个饱受磨难的家庭。
新生命的降生,让刘燕和家人看到了活下去的勇气。
3年的时间,心情恢复平静的刘燕,见到村里那些没有再生的家庭,会过去安慰几句,劝他们再生一个,或者领养一个,在农村,如果膝下无子,日子会非常难熬。
截至2011年3月底,震区已有3761名妇女怀孕,2864名婴儿健康出生。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再生家庭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