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5月11日电 题:灾难淬炼出川人坚韧与勇毅
中新社记者 刘贤
三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震痛了所有的中国人,也震动了乐享“天府”的川文化结构。三年来,2961万受灾者在大灾大难的磨砺中,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在人间大爱的温暖里,淬炼出四川人更加鲜明的品格——坚韧与勇毅。
赫塞说,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当外部救援力量还没赶到时,地震获救者逾80%是灾区民众组织抢救和自救互救出来的。这是一种直面天崩地裂的勇;
在过渡安置时,灾区民众自搭自建过渡住房220万户,这是一种敢与天灾抗衡的勇;
建设永久性住房时,极重灾区青川县枣树村村民石光武不等靠国家帮扶,用独臂重建新房,成为震后青川县第一个搬进永久性住房的农户。这是一种敢于从头再来的勇。
中共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说,绵阳灾区有大规模的农房需重建,有金融机构曾怀疑老百姓还不起建房贷款,但现在看来,农民重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是最低的。 这是一种担当的勇。
出自枣树村的两条标语极好的概括了灾区民众的这股豪气:“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阿尔菲爱利说,勇气的考验通常不是去死而是活下来。
战胜恐惧,战胜自己,震灾区人的坚韧是走出灾难阴霾最大的力量。
“我希望自己还能跳舞,以后要好好学习。”坐着轮椅的“芭蕾女孩”李月孩子气地略歪着头,微笑着说出自己的愿望。这个在10岁时因地震失去左腿的小女孩,没有失去梦想和活着的勇气。
“我们活下来的人一定要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现在经营着占地近10亩的养猪场的唐小红,被地震夺走了包括小儿子在内的9位亲人,却没被夺去再次创业、重建家园的勇气。
“我们年龄大了,说不出来究竟是什么,但是她让我重新拥有了家的温暖”,震后三年每天都为亡妻献上一朵菊花的何先通,现在拥有了一个温暖新家的卿广玲,也拥有了再爱一次的勇气。
奥维德说,幸运的爱,与勇者长相随。
负重者分担别人的负重,受伤者抚平他人的伤痛,震灾区人有一种精神是感恩与回报。
55岁的王洪泉有年迈的母亲和一只眼睛失明的妻子,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2008年6月29日开始,每天开着那辆挂着“谢谢安徽人民免费送水”条幅的车,从几十公里外为安徽省驻松潘县援建办的工作人员送水。这一送就是3年,行程10多万公里。
“如果我学习不努力会愧对学校的捐建者们,也无法完成大家的梦想”, 北川中学2012级2班的董云巧说。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北川中学学生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遇难同窗好友的梦想和各界关怀者的期望。他们用流泪后的坚强和加倍的努力回报社会。
地震后,来自四川各地、多个行业的志愿者组成了四川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在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云南盈江地震的现场,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也是川人感恩奉献的缩影。
大难后需要大勇。
承担命运,爱自己,爱他人,这是震灾区人勇气的结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