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汶川地震三周年)汶川县长:我追求的是心灵飘香

2011年05月12日 0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汶川5月11日电 题:汶川县长:我追求的是心灵飘香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地震发生后,汶川与外界失去联系,物资供应严重匮乏,为了保证伤员、病人、老人、孩子能喝到干净的水,对县里18岁到45岁的男子,两天没有发水。当时在救灾现场,村民们指着我的脑门问我县长是怎么当的?”5月10日下午,汶川县县长张通荣对中新社记者忆述当时的情景。

  “地震后道路交通通讯中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外界取得联系,可干净的水目前只有这么多,你们说是应该先给伤员、老人、孩子喝,还是先保证年轻人?”面对情绪激动的村民,几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的张通荣说,“如果我和我的工作人员比你们多喝了半口水,你们都可以打我!”

  看着极度疲乏的张县长干裂的嘴唇,村民们沉默了……

  在过渡安置阶段,为了找到一片安全的空地,需要砍掉村民家即将成熟的樱桃树和杏树,家园尽毁的村民无法接受,这是村民们能看得见的唯一的一点经济收入。

  “我理解村民,可为了更多的村民有个安身之所……”张通荣说,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其中一户村民家去了26次,终于被我们的诚心所感动。

  地震后的汶川平地稀缺,政府规划的阳光家园二期安置小区建设的时候,需要整体搬迁382座祖坟;2008年6月下旬,汶川进入汛期,由于担心地质灾害隐患,需要把5万灾民紧急避险转移搬迁……

  救人难、搬迁难、安置难、重建难,可这些没有难倒被同事们称为“千斤顶”的张通荣。由于灾后重建多部门管理,大家意见不统一,让县长张通荣无所适从,工作一度难以继续推进。而灾民盼着早点有个栖身之所,盼着生活能早点安定下来。顶着压力,张通荣说,“不能把规划当废纸”,已经通过的规划不能再一遍遍重来。

  “震前与震后的差异、新观念与旧思想的冲击让这里每天充满矛盾纷争。”化解各方矛盾一度成为张通荣县长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可即使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假日周末,没命地工作仍然会让部分村民人不满意。“尽了最大努力”的张通荣觉得委屈。“地震前和地震后的事情纠葛在一起,百姓希望你一起解决好,而灾后重建款是不能乱用的,只能用于灾后重建,可村民不理解。”

  因为地震后每天回家都已是深夜一、两点钟,有时候一个月也不能与女儿见上一面。说起地震中变得懂事的女儿,张通荣觉得深深地愧疚。

  5月8日地震前,张通荣曾陪父亲在都江堰看病,其后一直到2008年11月13日父亲病逝再没有见过父亲一面。

  “处于弥留之际的父亲在去世前一天曾打电话给我,断断续续地对我说,‘儿子,我快不行了,你回来看看我吧……’”

  “我能感觉到父亲快不行了,可那时正是抢险救灾最艰难的时候,那么多百姓,我放不下。有一次我都走到半路了,又被叫了回来。父亲最后的愿望没有实现,我特别不能原谅自己。我的兄弟姐妹们都认为,我当了县长,把父亲给忘了,把亲情给忘了。我的委屈无处诉说。”说起父亲,这位被同事称为“铁人”的汶川县县长不仅失声痛哭,“一边是工作放不下,一边是病危的父亲,每次想到这里,心里特别难受……”

  “地震前我很爱唱歌,喜欢唱藏歌、蒙古族歌曲,每天都是唱着歌上下班,同事们叫我‘百灵鸟’,但地震后我再也没有唱过歌,工作太累了,也没有了那份心情。”

  “我喜欢看书,地震后再也没有时间看书了。”

  “我”字就是“一个人在找一件东西”。张通荣说,当母亲怀胎十月的时候,我在寻找母亲,当我来到这个世界找到了母亲时,我带给母亲痛苦,母亲却因我的到来而感到幸福。后来渐渐长大,我继续寻找学业、工作、家庭,寻找一个人的社会认同感。”

  “每个人在一生中会面临很多道路选择,我最终寻找的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位忙碌的县长沉默了一下,缓缓地说道,“如果每个人都把心灵的窗户打开,那就会找到心灵飘香,这就是我的追求。”(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