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有五千年的历史,少有五十年的建筑

2011年05月12日 09: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岁的沈阳市民赵永明,抱着把“老沈阳的背影留在脑海里”的念头,却意外见证了老沈阳一些短命建筑灰飞烟灭的悲剧。他目睹了18层的辽宁省科技馆背负着126公斤炸药,被整体爆破的情景,又目睹了投资2.5亿元兴建的18岁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夭折”。在挥泪告别了23层的天涯宾馆后,他又眼睁睁地看着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年仅15岁的沈阳夏宫2秒钟内变成一堆废墟。(《中国青年报》5月11日)

  赵永明老人在沈阳看到的炸楼毁楼,其实也正是当今中国城市建筑短命的一大缩影。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我国当代建筑的平均寿命只能维持25年到30年,难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柏乃先生要感慨:“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却少有五十年的建筑。”

  单从建筑的命运来说,恐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处于一个摧枯拉朽或者拆旧建新的阶段。如果说在上个世纪某个狂热的年代,“破四旧”的狂风暴雨将一些传统建筑人为摧毁是无知者无畏的话,那么,如今的毁旧建新,恐怕就是在跨越式发展、几年大变样、建设一流城市之类的口号支撑之下,自以为是的“有知者无畏”了。

  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土地置换,比任何时候更需要腾出空间,比任何时候更需要雨后春笋般的新建筑,这大约也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但让旧建筑短命,除了一些客观的需要外,主观原因还是更重要的。比如,权力自认为高明,自认为今天可以通过经营城市,通过拆旧建新来演绎我们空前绝后的建筑智慧,这也许是拆旧建新的主流驱动力。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英国、法国、美国的建筑统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32年、85年和80年,与此比较,国内建筑寿命太短了。对此现象,学者通常把原因归纳为“四说”: “质量说”、“规划说”、“政绩说”、“暴利说”。范柏乃先生认为“政绩说”更值得关注,应该是所言不虚的。就不用去列举一些城市毁旧建新的糗事了,总而言之,在如今的城市主政者心目中,对于传统建筑缺乏保护意识,也缺乏敬畏意识。他们不会从内心里把它们当做历史的载体、文明的载体、城市的载体、人类的载体,甚至对于一些传统建筑的独到之处也干脆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比如1988年建成的辽宁科技馆,还拿过鲁班奖,在从事爆破工作的工人眼里堪称是“楼坚强”,拆掉它,就连参与拆楼的工人都感到极为心疼,因为它比我们的新建筑实在是要牢固多了。但如此“钢铁战士”般的建筑,又有谁知道珍惜呢?最后还不是在政绩工程的张扬和GDP的追求面前倒塌,化为粉齑!

  对于城市的未来,当政者们虽然不至于口头上否认后辈们的建筑智慧会远胜于我们,但至少在行动上是已经作好了把土地用足、把空间占满的准备,至于后代的建筑智慧,也是宁可相信我们这一代早已经空前绝后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