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时30分起床,训练、出警几乎占据了白天所有时间;21时30分熄灯后,“躲”到部队为他临时开小灶的会议室,复习迎考直至23时过后……这是“5·12地震”被埋124小时生还者、上海消防战士蒋雨航一天的写照。
如果没有三年前那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22岁的蒋雨航也许还过着轻松、舒适的日子。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困124个小时后获救重生,因为感念上海公安消防部队的救命之恩,他怀着强烈愿望向家乡凯里市人武部递交了决心书,并最终如愿以偿,来到上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
如今的他,正在为自己的下一个梦想——进入消防指挥学校继续深造而刻苦努力着。
“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蒋雨航
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直到22时,记者才接到蒋雨航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他,依然不善言辞。但朴素的话语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三年的历练,蒋雨航已然完成了从“新兵”向“老兵”的成长转变。
作为上海消防特勤支队彭浦中队消三班班长,如今的蒋雨航想得更多的是,把战友带出去,也要把他们平平安安地带回来。
最近一次仓库救火,蒋雨航印象深刻。接警抵达现场后,发现仓库浓烟弥漫,却看不到明火。队长下达命令,要求消防队员们分组执行任务。蒋雨航也带着一名队员进入仓库。“走进仓库后发现,现场温度非常高”,蒋雨航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后判定,仓库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轰燃。他当机立断,告诉队员迅速撤离。就在他们走出仓库30秒左右,整个仓库突然燃烧起来,屋顶更是当即烧穿;没多久,整个仓库轰然倒塌。
“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蒋雨航告诉记者,当初自己的获救,离不开上海消防官兵专业的消防救援知识和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这也鞭策着我不断学习,凭专业素养克服危险。”
“是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愿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奉献我的一切。——蒋雨航
去年年底,蒋雨航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书上,他这样写道,“是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愿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奉献我的一切。”
困在废墟中长达124个小时,转身却又义无反顾投身抢险救援这样的高危岗位,如何过得了心理这一关?蒋雨航淡淡地说,“不好的事情毕竟已经过去,我现在脑子里想的,就是尽己所能回报社会。”
蒋雨航所在中队平均每天出警3次左右。接到任务,消防人员无论当时当刻在做什么,都必须迅速换上桔色制服,将救生衣、网钩等装备搬上抢险车……5分钟不到,抢险车已驶向出事地。
三年间,蒋雨航荣立了一次三等功。说来也巧,那一次的外籍货轮抢险救援,带他一同执行任务的,正是地震中救过他的上海消防战士周庆阳。由于现场情况复杂,加上烟雾弥漫,任务难度大大增加,“如果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从这个进口进入,很难原路返回。”在当时担任副中队长的周庆阳带领下,他们顺利完成了任务。“当初,是周队长亲手把我从废墟里救出,如今作为战友并肩作战,他还把自己十多年的抢险救援经验无私传授给我,我真是又开心又感动。”
“我在上海生活得很好,祝愿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后的生活也更美好!”——蒋雨航
在上海的三年,无论是部队,还是地方,关心与温暖,时时相随。
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有一支社区“兵妈妈”的志愿者队伍,与自己所在部队结对共建。志愿者不仅逢年过节嘘寒问暖,在听闻蒋雨航等战士要继续深造后,主动牵线搭桥,为他们请来英文老师免费补习。
“我唯有好好干,才能报答他们的一片深情。”蒋雨航说。
尽管身在部队,蒋雨航时时刻刻关注着汶川地震灾区的重建,与四川的朋友们也经常保持着联系,“这三年,我没有机会回去,但听到朋友描述重建的情况,说那里如今已经建设得很好,心里感觉好受很多。”
“我时常告诫自己,既然活下来了,就要向前看,好好生活。”蒋雨航说,“我在上海生活得很好,衷心祝愿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后的生活也更美好!”(记者 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