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废墟中站起汶川精神

2011年05月12日 15:56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这样形容地狱:“到这里来的,一切都要放弃。”三年前,意大利记者安东内罗前往强震后的中国汶川时,伤感地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这句诗。

  不久前,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他再回汶川采访后,在文章中这样写道:“阴霾遁去,这里满是生机。”

  三年重建,汶川再现生机的不仅是物质,也是精神。日本《读卖新闻》记者角谷志保美最近在汶川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间间拔地而起的新房屋,还有四处热闹忙碌的居民。他说,震区三年后展现的是“一派意想不到的复兴景象”。

  三年重建,汶川恢复的不仅是社会、家庭,还有信心和情感。设在美国的“国际地震在线”最近发表文章,认为汶川在重建过程中,将灾民心理的康复和情感的回归纳入总体工作,这是中国救灾的一个亮点。

  震后三年,汶川“复生”,面貌焕然一新。重建的工作中,融入八方的力量。来自国际的支援至今发挥着作用。在汶川映秀小学,一个多媒体教室在加拿大荷兰学院和温哥华岛大学的师生援助下建成。今年三月,加拿大的老师们去映秀小学看望孩子们。孩子们说,第一次见这些客人,但不会忘记他们。来客们说:“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们好满足。”

  “灾难往往拉近人的距离”,日本共同社的一则报道写道。文章指出,三年前的汶川地震和不久前日本发生的地震海啸,这两个睦邻的国家都相互伸出援手,这样的温情会在灾难后延续。

  震后三年,许多国际媒体一直关注着汶川,希望全面报道重建的各个层面。新西兰“焦点新闻”网站记者帕拉维四月重回汶川,采访的焦点在生态的重建。他在文章中写道:“在地震中受到伤害的还有当地珍稀的大熊猫,他们在相距不远的都江堰的一个基地找到新家……地震造成的破坏强化了人们的生态理念。”

  汶川重建的三年,英国摄影记者韦伯多次前往采访。最近他在博客上展出了一批摄影照片,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让我驻足的不光是这里漂亮的景色,还有大人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他们还有悲伤的记忆,但是从那些闪亮的眼里,你能看到希望。”

  “人们都会同意,短短三年,奇迹在汶川诞生,”韦伯说,“在废墟中,汶川站起来了。站起来的,还有一种精神,它属于一个国家和人民,那才是了不起的。” 夏文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