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海洋局局长:避免日本海啸后发生的灾难在中国重演

2011年05月12日 16:1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在日本发生的严重地震海啸灾害让人们对海洋灾害的关注日益增加,而随着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以及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类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为此,记者在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就公众关心的海洋灾害问题采访了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

  我国海洋灾害形势不容忽视

  记者: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造成灾难性影响,这让我国民众对海洋灾害的关注和担忧与日俱增。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我国目前海洋灾害风险情况?

  刘赐贵: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沿海地区平均每年都会遇到数十次风暴潮和巨浪的袭击,直接导致堤坝损毁,近岸地区淹没,沿岸工程受损,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仅2006年“桑美”风暴潮就造成浙江、福建两省300多人死亡(含失踪)。

  此外,渤海和黄海北部近年来连续发生较严重的海冰灾害,2010年初海冰灾害期间,数十个石油平台停止作业,近300个港口码头冰封,7000多艘船只损毁,直接经济损失接近64亿元。与此同时,我国还面临着发生海啸巨灾的风险,位于我国东南部的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区域是全球公认的地震活跃区,如果上述区域发生类似日本的9级地震,将在我国东南沿海引发10米以上的海啸灾害,其后果难以预料。

  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普遍缺失

  记者: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件成为这次灾难中最大的噩梦,这给我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哪些警示?我国沿海地区工业企业在建设中是否已经考虑到预防海洋灾害的问题?

  刘赐贵:当前,随着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沿海陆续兴建了一批核电厂、重化工和储油储气基地等大型工程,各类工业园区蓬勃发展。据了解,已建和在建的核电厂,虽然在设计过程中已对风暴潮、海浪等灾害影响有所考虑,但绝大部分都未充分重视可能遇到的海啸巨灾和海冰灾害的风险。而重化工、储油储气基地等工程设计过程中,基本没有针对重大海洋灾害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一旦发生类似日本的海洋灾害,不但会对这些设施产生强大的破坏力,还有可能造成核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和溢油等次生灾害。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为防止日本海啸后发生的巨大灾难在我国重演,国家海洋局将组织力量,尽快启动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抓紧开展针对沿海大型工程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价工作,同时推动建立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制度,以便未雨绸缪、提高防范和抵御极端海洋灾害的能力。

  海洋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不断增强

  记者: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海洋灾害频发,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我国海洋部门在应对和处置海洋灾害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我国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如何?

  刘赐贵: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以及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我国沿海地区面临的海洋防灾减灾压力越来越大。国家海洋局承担着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报和海洋灾害影响评估的责任。做好海洋灾害预警报的发布,及时为各级政府提供灾害信息是海洋部门在应对海洋灾害中最主要的职责。

  近年来,国家海洋局继续强化海洋观测和预报体系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海洋灾害预警报技术水平,丰富各类海洋灾害预警报产品。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由各类浮标、潜标、卫星、雷达、飞机、船舶和岸基(岛屿)观测站点构成的立体观测系统,海洋观测的范围不断扩大,观测手段不断丰富,观测要素对象不断增加,实现了海洋岸基站观测数据的分钟级实时传输,数据处理能力不断增加。

  我国建立了南海海啸预警系统、全球海浪和西北太平洋三维温盐流预报系统。预报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预报产品种类不断增加,预报区域不断扩大,预报方法不断创新,开展了针对渔业安全生产、航线预报、滨海旅游、海上搜救和极地大洋科考等海洋专题环境保障服务,形成了系列化综合环境预报产品,预警报信息发布覆盖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公众媒体。

  此外,我国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圆满完成了2010年初渤黄海三十年同期最严重海冰灾害、智利地震海啸和日本地震海啸等灾害的应急工作。

  提升海洋防灾减灾服务 推动海洋防灾减灾宣传

  记者:在日益严峻的海洋灾害形势面前,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国家海洋局将开展哪些活动,推动海洋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刘赐贵: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具体表现在,海洋观测能力依然薄弱,观测布局还需进一步充实优化,海洋预警报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海洋灾害管理和防范体系尚需完善。

  对此,国家海洋局将坚持把提升海洋灾害应对的能力和水平放在首位,切实树立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海洋观测预报体系建设,完善国家与地方结合的海洋观测预报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海洋观测网络,加大海洋观测站的改造和升级力度。二是进一步提升海洋预报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提高海洋灾害预警报产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丰富预警报产品,拓展海洋灾害预警报信息发布的范围。三是进一步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推动建立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制度。

  同时,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对提高全社会的海洋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降低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年的“防灾减灾日”,国家海洋局将开展海洋防灾减灾的媒体宣传活动,组织编制海洋灾害科普知识与防御应对的系列宣教材料和宣教片,在“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期间,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开展海洋灾害及其防御知识的宣传普及。并开展面向社区、校园、企业的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海洋灾害知识、防御应对体系和防灾避险知识的集中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强化社会公众的海洋防灾减灾意识。(记者 罗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